如果有來生,只會在雲端上發生!
臉書上死人即將多過活人?AI可以用來與過逝親友對話?
這不是科幻情節,而是現正進行中的全球現象!
該刪除網路上的往生者嗎?死人的資料可否盈利?誰應該擁有數位遺物?
當「音容宛在」不再是形容詞,人類社會就有義務做出回應
────在亡魂塞爆伺服器之前
瑞典思想家Carl Öhman.雲端時代對生死與科技倫理的反思
人一旦過世,我們留在雲端的數位個資會發生什麼事?二十一世紀走到第二個十年,如今絕大多數人的一生,都會有許多事情是在線上大量發生。但你我可能都不曉得,這些數位遺物將在我們死後展開新生。我們的消費,我們的喜好,我們用來紀念生活點滴的記憶,文字與聲音,照片與影像,全都遺留在網路上,等待人們進一步處理。本書想探討的,就是這樣一個日益迫切的問題:我們究竟該如何處理這些數位痕跡?是要想盡可能銷毀,還是設法重建再利用?「誰」又有權力決定?
這不只是個人及往生者家屬的事情,而是攸關每個社會及人類文明。往後三十年,將會有超過二十億離世使用者加入雲端亡魂的行列。我們及我們的後代將成為地球上第一批數位公民,我們的生活將無處不圍繞著繼承而來的龐大「數位遺物」。無論是誰掌握這些數位檔案,勢必都將帶來巨大的政治經濟及社會影響。如何處理數位遺物,因此成為與所有人都密切相關的課題。
《雲端亡魂》是一本超前部署的思考指南,帶領讀者理解網路個資及數位遺物的重要性,重新思考生者及死者之間的關係,以及如何在一切數位遺物都被不負責任地壟斷及營利之前,重新奪回對過去、現在及未來的主導權。
推薦序 成為好祖先的協定(曹馭博)
導讀 雲端記憶的壟斷政治:數據資本主義下的數位亡靈(蔡蕙如)
開場 眾人之事
新納圖芬人
如何處理往生者的數位存在?
所有人都該關心
第一章 從骨頭到位元組
開端
死者的深度時間
攜帶式死者
啟航的港埠
今日現況?
第二章 如何思考數位遺物
什麼是數位遺物?
幽靈車和祈禱機器人
資訊豐富的屍體
死者會受到傷害嗎?
數位版死者百科全書
布魯圖的儲藏室
到底有多少史料價值?
第三章 數位生後產業的興起
亞許和瑪莎
數位生後產業
數位生後產業遭受的批評
線上博物館
第四章 誰擁有(數位)過去?
岌岌可危
誰值得留存?
臉書要是破產怎麼辦?
歐威爾的警告
去中心化
第五章 活在後死亡處境
我們都是布勞德
「後死亡」、「處境」的意義
檔案公民的責任
該怎麼做?
平裝 / 288頁 / 14.8 x 21 x 1.5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