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上人字拖,時緊時鬆,
一段夾縫中最真實堅韌的行走,
踏在時代、語言、記憶與情感的地景之上。
★收錄九歌年度散文入選作、獲林榮三文學獎、
台北文學獎、時報文學獎等多篇得獎作品★
★李欣倫、盛浩偉、張瑞芬專文推薦★
「人字拖撐起身體與生活的重磅,拖起一個自在的『人』。
風徐徐吹,足下啪噠啪噠,每一步都舒爽。」
——林佳樺
《穿上人字拖》以不遮掩腳趾、不附庸時尚的日常物件「人字拖」出發,描繪個體在各種不適中前行的姿態:要夾緊但不能太緊、要放鬆卻不能鬆脫。從說不出的童年、走不穩的青春、停不下的遷徙到擋不住衰老⋯⋯林佳樺以漫步者的姿態,記錄生活中那些不能選擇而只能前行的片刻,不刻意柔化傷口、渲染疼痛,而是溫柔真實地將路上的碎石與落花一一拾起。
全書以三輯「夾縫處」、「啪噠啪噠地行走」、「裸露的趾肉」漸進鋪陳,談及語言學習與口說障礙的記憶與陰影、城鄉遷徙的疲憊與選擇,以及隱匿於日常縫隙的親情傳遞。她將生活中看似瑣碎卻深具重量的碎片,於書頁間緊緊拼湊,寫下一位女性從女兒、教師到母親角色的換位思索。她的每一段行走不僅是地理位移,更是心靈的漂泊與重新定位。
輯一:夾縫處
/語言是人生暗礁,親情是一場咬字不清的練習/
以童年學語的顛簸作為敘事起點,時隱時現的口吃、失落的方言、母親的失語、雙語政策掙扎⋯⋯構築幾十年來費勁氣力走過的艱難經歷。在這座濕漉的島嶼前行,路上有時平緩無礙、步履矯健、有風助行,更常是顫顫巍巍、磕磕絆絆或深陷泥淖,那些說不出口、被禁錮的話語,化為最真實動容的文字,在夾縫處頑強生長。
輯二:啪噠啪噠地行走
/穿上人字拖,遷徙中踏出自己最真實動聽的節奏/
從故鄉出發,在城市、家鄉、職場、家庭間踩動步伐,行李箱的瘀傷、家教學生的沉默、鐵路通勤間的疲憊身影……每一場行走都牽動著身分與情感的變遷。人生的每一次移動與歇停,可能不優雅也不從容,也可能拖曳著病痛、毀壞與陰影,但啪噠啪噠地行走,終能長出足以負重遠行的腳掌。
輯三:裸露的趾肉
/衰老、裸露的身心,是記憶、情感與時間的容器/
當漂泊終結、行李落地,母職的疲憊、肉身的病痛與親人的衰老,逐漸滲入時光的每一處皺褶;這是一段從外在世界轉回內在世界、無法迴避的路程,也是女性書寫中最真實的肌理。從人字拖裸露的腳趾,帶出身體、記憶、情感的真實與脆弱,連結身體疾病、母女關係、語言受限與親情修復。
專文推薦
「捧讀《穿上人字拖》,隨作者流暢又細膩的敘述,我也卸下了多重身分的包袱,
悄悄為生命穿上隱形人字拖,啪噠啪噠行走在生命的明處與幽谷,勝景與廢墟。」
——李欣倫(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副教授)
「既有共時的琳琅,也有歷時的縱深。文中言及之事,無論喜悲,皆顯得飽滿立體,
圓潤可觀,彷彿透著瑩亮的珍珠。是了,珍珠——這是閱讀時強烈浮現於腦海的意象。」
——盛浩偉(作家)
「她筆下彷彿有寫不盡的有情之事,寫作猶如將一件件古玉掘出地表並珍之愛之。
有些散文讓你有『沒完沒了』的疲憊,讀《穿上人字拖》卻一路是『還有啥好玩』的期待。」
——張瑞芬(逢甲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
(依姓氏筆畫數排列)
誠摯推薦
王盛弘(作家)
宇文正(作家)
阿盛(作家)
吳妮民(醫師/作家)
孫梓評(作家)
陳允元(作家、國北教大台文所助理教授)
栩栩(作家)
蔡淇華(作家)
嚴忠政(詩人)
(依姓氏筆畫數排列)
作者簡介
林佳樺
宜蘭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現職臺北市立萬芳高中國文老師。
一名時間空間被切割零碎的平凡婦女。常走在繞的路上,幸賴將就居,在彎路上指引了一道光。喜歡書寫的自己,更喜歡閱讀時的自己。曾獲林榮三文學獎散文組二獎、旺旺時報文學獎散文組三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散文組佳作等。作品散見《幼獅文藝》、《聯合報》、《自由時報》副刊、《中國時報》人間副刊等報章雜誌。著有《守宮在唱歌》、《當時小明月》。
臉書追蹤:林佳樺 www.facebook.com/phwa.lin
推薦序|我終究可以自在移動(李欣倫)
推薦序|瑩亮的珍珠(盛浩偉)
推薦序|狐狸的道路(張瑞芬)
自序|夾縫行走(林佳樺)
輯一:夾縫處
認聲
長短句
並蒂
狐狸走的路
雨鄉符
牆上的樹
如廁
十歲之殼
輯二:啪噠啪噠地行走
穿上人字拖
滾輪
月亮的孩子
板前風景
門閂外
肩上的擔子
遠距種樹
漁火
翻越一座山
輯三:裸露的趾肉
足相
那一葉
包袱
減重
蛻路
指衣
鈕扣
看牙
子宮耳朵
老花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