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汗AI:為人工智慧提供動力的隱性人類勞工

作者: 詹姆斯.默登, 馬克.格雷厄姆, 卡倫.坎特
原文作者: James Muldoon, Mark Graham, Callum Cant
譯者: 林潔盈
出版社:大塊文化
出版日期:2025/01/22
大塊文化
優惠售價
NT$332~366
商品編號: 9786267594599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 規格
  •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你所不知道的AI
    歐洲殖民主義遺毒+全球化結構的不平等
    【全面剖析:新興產業背後不為人知的勞動真相】

    如果人工智慧被理解為一台擷取機器,那麼我們就是原料。


      ◆本書賣點
      ◆經過數百次訪談與研究,牛津網際網路研究所三位學者寫出了《血汗AI》,講述全世界「真正」從事人工智慧生產的工人的故事——他們在人工智慧的流水線上提供人力和腦力,卻往往薪酬過低、剝削嚴重。
      ◆這本書也帶我們深入世界的不同角落、生產鏈的不同位置,描述持續造成全球不平等,主導資本、各式網絡、工作機會的權力結構。

      ◆內容簡介
      對娜歐米・克萊恩(Naomi Klein)和妮可・柏勒斯(Nicole Perlroth)的讀者來說,這本書揭露了人工智慧如何剝削人類勞動力的神話,也為更公平的數位未來提出有力論據。

      矽谷給我們灌輸了這樣的錯覺,即人工智慧是一種無摩擦科技,將為人類帶來財富與繁榮。但在這個光鮮亮麗的外表下,隱藏著一個殘酷的現實,全球數百萬勞動人口往往在惡劣條件下辛勤工作,人工智慧才得以實現。這個剝削性系統是由一個錯綜複雜的網絡維繫著,這本書對這個網絡進行了急需且精彩的調查,揭示了人工智慧不為人知的真相。

      以十多年來數百次的訪談與數千小時的實地調查為基礎,《血汗AI》描繪了刻意被隱藏的工人生活,以及決定其未來的權力結構。這本書讓人工智慧剝削的對象表達他們的心聲,這些被剝削者包括出色的作家與藝術家,以及許許多多資料標註員、內容審核員與倉庫工人等,書中呈現出他們危險、低薪的勞動,如何與性別、種族與殖民剝削的悠久歷史產生關聯。

      人工智慧是一台擷取機器,它倚靠人類的集體努力與智慧,持續不斷地處理著益形龐大的資料集,讓它的演算法得以運轉。這本書是戰鬥的號令,詳細說明我們需要做些什麼,才能爭取一個更公正的數位未來。

      ◆
      {AI生產線上活生生的勞工故事}
      每詢問ChatGPT一次,就會耗費大量的資源及難以估算的勞動力。

      1. 人工智慧資料標註工作是全球勞動市場的一部分,工作可以隨時轉移到世界上的任何地方。工作者必須跨國組織起來,捍衛自己的利益。

      2. 人工智慧驅動的工作管理系統來勢洶洶。

      3. 人工智慧將把權力集中到更少數人手中,並改變工人與老闆之間的關係。

      4. 人工智慧並不同於核武或未來的滅絕事件——它帶來的風險是真實存在的。

      5. 如果人工智慧被理解為一台擷取機器,那麼我們就是原料。

    名人推薦

      伊格言/小說家
      何榮幸/《報導者》創辦人兼執行長
      李欣穎/財團法人開放文化基金會執行長
      林佳和/國立政治大學法學院副教授
      阿潑/文字工作者
      張烽益/台灣勞動與社會政策研究協會執行長
      陳良基/前科技部部長
      陳鳳馨/資深媒體人、News98《財經起床號》主持人
      程世嘉/iKala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
      黃柏勳/當代藝術家
      詹慶齡/資深主播、《名人書房》主持人
      劉奕酉/鉑澈行銷顧問策略長
      蘇經天/52 Club會長、LinkingPros創辦人
      顧玉玲/社運工作者、北藝大文跨所副教授
      人性推薦

    規格說明
    • 規格:平裝 / 328頁 / 14.8 x 21 x 1.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