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三一八學運到青鳥行動
一群青年參與者追尋、推進民主的生活方式
我們稱這群人為在現場的人
這是她/他們的十一則小史
2014年3月,以「反服貿,反黑箱」為訴求的三一八學運,召喚了數十萬民眾與年輕學子走上街頭,其中參與的學生大都出生於解嚴之後,我們稱之為「民主世代」。這場社會運動以佔領立法院議場的23天為代表性事件,對參與的學生而言,三一八學運可說是一次超大型的政治啟蒙活動。
三一八學運後,這些民主世代的年輕人有的投身政治工作,帶著對公民社會的期許與自我實踐,各自施力。2025年,紀錄片《民主,練習中》聚焦這些政治工作參與者,近距離觀看她/他們在地方打造公民社會的個人體驗,介入政治制度的成績、碰撞與挫折。
本書以同名紀錄片所訪談的人物和議題為基礎,擴增為11名青年參與者的訪談錄。從這些受訪者的出身、性別認同、生命經歷和政治領域的交會之中,我們彷彿看見民主在今日台灣的練習過程。
本書以第一人稱的形式呈現,又可視為訪談者和敘述者的協作。約翰.伯格(John Berger)曾指出:「只有在小說中,我們才能分享他人的特殊經驗。」因此,《民主,練習中》也可以視為一部以台灣民主歷程為對象的時代小說。這一群在現場的人,她/他們是──廖郁賢、傅銘偉、郭稟翰、Savungaz Valincinan、Yuli Ciwas、曾柏瑜、林亮君、童智偉、王雲祥、瞿筱葳、劉宇庭。
作者簡介 |
游惠貞
台灣宜蘭人,紐約大學電影碩士。資深策展人,曾策畫金馬國際影展、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台北電影節等大型影展,2006年至2017年任韓國釜山國際影展「亞洲紀錄片連線」(AND, Asian Network of Documentary)諮詢委員,負責遴選年度補助亞洲紀錄片企畫案,補助亞洲紀錄影片超過百部。曾與釜山影展共同策畫「當代亞洲紀錄片」系列影片,並製作其中關於台灣的一集,《我們這樣拍電影》(FaceTaiwan)。編有Asian Documentary Today、《女性與影像》,撰《電影魔法書:陳博文的剪輯世界》,譯有多本電影專書。在清華大學開設「非劇情電影賞析」通識課程及「基礎影像寫作」課程。
楊正欣
自《Premiere》電影雜誌記者工作跳到電影場記、副導、製片,以及廣告製片、導演等工作,2008年開始轉戰紀錄片,長期拍攝臺灣社會人權議題。記錄長片作品有關於台灣農業議題的《地球有限公司》(入選印度環境影展)、在台流亡藏人的《Never-Never Land》(獲2016年國藝會紀錄片補助)與中央廣播電台委製之國民運人士紀錄片《呼喚自由之後》。《民主,練習中》是她的第四部紀錄長片。
印刷:黑白
頁數:256
裝訂:平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