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筑摩書房創社八十週年紀念鉅獻,集結日本哲學界逾百位專家陣容
跨越三千年人類智慧的結晶,在「世界哲學史」中探索心靈的力量
人類追求自由的意志
突破傳統束縛與國族界限,在舊制度中追求解放
近代的尾聲,是人類透過科學展現無窮力量的進步時刻。人類如何對自身的力量進行反思?又如何試圖突破意識型態的框架,追求真正的自由?
《世界哲學史》系列以全九冊的形式,全景式地回顧古代至現代的哲學發展,並透過各時代的主題,從同時代的視角探討多元的哲學傳統。其出版的主旨是,在縱向梳理全球哲學思想與實踐的過程中,讓我們理解當下的位置,並指引未來的方向。
本系列致力以嶄新的視野重構人類智慧的發展歷程,從全球視角出發,展示東西方智慧的交流與對話,以突破單一文化視角的侷限。本系列分為古代、中世紀、近代與現代四個時期,涵蓋哲學的起源、交融、衝突與互動,並匯集日本哲學界最新的研究成果,為讀者提供嶄新的觀點,進而啟發讀者對哲學發展及未來的思考。
《世界哲學史》第七冊聚焦於十九世紀思想家在民族國家意識萌生的背景下,重新定義哲學的方向。本書深入探討德國民族的形成如何催生出黑格爾的唯心主義和馬克思的唯物主義,兩種看似對立卻相互影響的哲學思潮。
隨著科學技術和工業革命的進步,社會結構和價值觀發生劇變。英國的進化論與功利主義,以及新的數學與邏輯學變革,推動了哲學對科學和人類行為的深層探索。美國實用主義哲學在美洲獨立與法國大革命的影響下應運而生,強調行動和經驗的價值。而在法國,唯靈主義(Spiritualism)探索人類精神的力量,影響十九世紀的倫理思潮。
東方世界也積極回應這股變革的浪潮。清代中國批判傳統尋求符合時代的哲學;日本在明治維新時期受到西方思想影響,發展出獨特的現代哲學體系。本書呈現這些交融互動的哲學演進,如何形成跨越國界、推動人類自由與歷史意識的多元思想世界。
作者簡介 |
伊藤邦武KUNITAKE ITO(前言、第一章、後記)
京都大學榮譽教授,專攻分析哲學、美國哲學。
中川明才AKITOSHI NAKAGAWA(第二章)
同志社大學文學部教授,專攻德意志古典哲學。
竹內綱史TSUNAFUMI TAKEUCHI(第三章)
龍谷大學經營學部教授,專攻宗教哲學。
佐佐木隆治RYUJI SASAKI(第四章)
立教大學經濟學部副教授,專攻經濟理論、社會思想。
神崎宣次NOBUTSUGU KANZAKI(第五章)
南山大學國際教養學部教授,專攻倫理學。
原田雅樹MASAKI HARADA(第六章)
關西學院大學文學部教授,專攻科學史、科學哲學。
小川仁志HITOSHI OGAWA(第七章)
山口大學國際總合科學部教授,專攻公共哲學。
三宅岳史TAKESHI MIYAKE(第八章)
香川大學教育學部教授,專攻法國近現代哲學。
富澤加奈KANA TOMIZAWA(第九章)
岡縣立大學國際關係學部副教授,專攻宗教學。
苅部直TADASHI KARUBE(第十章)
東京大學法學部教授,專攻日本政治思想史。
大河內泰樹TAIJU OKOCHI(專欄一)
京都大學文學研究科教授,專攻現代德國哲學。
山脇雅夫MASAO YAMAWAKI(專欄二)
高野山大學文學系教授,專攻德意志古典哲學。
橫山輝雄TERUO YOKOYAMA(專欄三)
南山大學榮譽教授,專攻科學哲學、科學思想史。
谷壽美SUMI TANI(專欄四)
慶應義塾大學榮譽教授,專攻宗教哲學、俄羅斯思想。
譯者簡介 |
張哲鳴
政治大學日文系、哲學系雙學位,現為全職自由口筆譯者。
譯稿指教:transjimmychang@gmail.com
山村奨(監譯)
總合研究大學院大學博士。專攻東亞思想、儒學、陽明學。著有《近代日本與變遷中的陽明學》(法政大學出版社),合著有《東亞哲學的生成與發展:跨文化視角》(法政大學出版社)。
印刷:黑白 頁數:264 裝訂:平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