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建築認識論:最關鍵的日本建築史,20世紀尋找文化識別的覺醒與奮起之路

作者: 五十嵐太郎
譯者: 謝宗哲
出版社:原點
大雁
優惠售價
NT$424~468
商品編號: 9786267466605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 規格
  •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真正關鍵的日本建築史 ▎

    日本曾經擬洋風,如今世界掀起哈日風

    何謂傳統?何謂現代?如何找出「日本風格」

    看日本如何於20世紀展開一場自覺性的近代建築運動

     

    奧林匹克競技場、萬博展覽館、原爆紀念碑、皇居、國會議事堂

    從牽動日本國民人心的重大歷史事件談建築

    建築學者謝宗哲選書翻譯,讀懂日本文化的建築課

     

    國家意識∣日本趣味∣反傳統∣文化自明性──切入核心的思辨

    【特別分析】2020年東京奧運新國立競技場競圖排外爭議始末

    從戰後焦慮中摸索,因為建築,看見真正的日本奮起精神

     

      ●有觀點、有歷史、有文化連結的日本建築入門

      ●這堂建築入門,不只是建築,更是認識日本文化的神髓

      ●建築學者謝宗哲,選書翻譯之作,理解日本趣味,如何征服世界?

     

      ▌是怎麼樣的「傳統」土壤,培育出這些建築名家?

      ▌什麼能真正代表日本?定義所謂的「日本風格」?

      現今那些你我耳熟能詳、到日本必訪的建築名勝,如代代木競技場、名古屋市美術館、代官山Hillside Terrace、出雲大社廳舍、廣島平和紀念資料館、香川縣廳舍、神長官首矢史料館、仙台媒體中心等,甚至是曾現身於海外的漢諾威萬國博覽會的日本館,或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的日本館、以及刻印了日本國民記憶的太陽之塔,都是這一連串,日本回覆「何謂傳統?何謂現代?」思辨過程下的結晶。

     

      身為建築評論權威之一的五十嵐太郎教授,縱觀歷史典籍、學術文章、報章雜誌等文獻資料,對於這些議論做出詳細的追索,並舉出象徵日本的知名建築為例,爬梳出小說既視感般且切入文化核心的「日本建築認識論」,從中理解真正關鍵的日本建築史。日本的國家主義與現代主義之間的相生相剋將在此甦醒,呈現相對完整的日本建築樣貌。同時,這也是批判式考察的一本書,重新檢視備受爭議且陷入困境的2020年東京奧運主場館──新國立競技場。國際競圖選出了札哈‧哈蒂的前衛設計,最後卻演變成排外事件,重新舉辦競圖,也讓「何謂日本」議題再度甦醒,重新思考近代以降的日本建築論。

     

      ▌為什麼日本和建築連結在一起

      在本書裡,企圖思考、解釋「日本」與「建築」的關係。過去有許多相關著作,包括伊勢神宮與桂離宮等、有名的古建築研究、或者圍繞著日本概念所作的論述等等。然而,本書想以東京奧林匹克這個現代的題目為起點,在同步回溯歷史下,來對過去各種偶發事件作連鎖性的考究。

     

      第一章與第二章是透過奧林匹克與萬博,來考察日本是以何種日本風格,被海外看見。在這裡作為重要部位而浮現的主題,是第三章討論的「屋頂」。接著在第四章,重讀20世紀中葉讓建築界議論紛紛的傳統論爭。具體來說,是對於翱翔世界的代謝派成員所作的歷史性解釋(第四章)、以及從繩文v.s.彌生論爭所發現的「民眾」概念(第五章),以及帶給建築界極大影響的岡本太郎的思想與作品(第六章)。第七章則是論及白井晟一的原爆堂與大江宏「混在並存」思想。第八章則將焦點放在戰爭時期下,由評論家浜口隆一在現實處境的限制下所完成的日本空間論。最後第九章「皇居‧宮殿」與第十章「國會議事堂」,則是從明治到昭和為止,持續進行的國家級計劃案/項目,對於如何接納日本進行回顧。從這裡便有了近代以降之日本建築論的開始。

     

      ▌實現日本建築精神,使之發揚光大的現代

      東大教授藤島亥治郎,於戰後日本建築界正在摸索與世界接軌的道路之時,懷抱著如此理想——「往中國大陸、往南方、往歐美,伴隨著建築文化所伸出的手,肩負著在新世代的日本建築中吹入嶄新精神的大使命」。也就是,過去都只是往日本輸入,今後則是要從日本反向賦予影響整個世界的抱負。21世紀的現在,日本成了伊東豊雄與SANAA等世界級建築家輩出的所在,戰時所懷抱的遙遠理想,如今遂已達成。

    規格說明
    • 規格:平裝 / 288頁 / 14.8 x 21 x 1.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