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總是相信自己是對的?:不知不覺掉入的101種慣性思考陷阱

作者: 李南錫
譯者: 高毓婷
出版社:本事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4/11/20
語言:繁體中文
本事出版
優惠售價
NT$378~417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 規格
  •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內容簡介

    這樣的慣性思考,往往都是錯的,小心,別踩到慣性思考的地雷!


      爸媽愈反對,我就愈喜歡他!             怎樣?!人家就是打算來一場「逆火效應」!
      聽說這是必買品項,那我也要買!           幹嘛一窩蜂?!這根本是「從眾效應」啊!
      只要把這個吃完,我就不會再吃了!          騙誰啊!明明是「自制偏誤」啊!
      為什麼我總是被壞男(女)人吸引?          因為「富蘭克林效應」總是隨時會發生……
      我長得還算平均以上吧?!              這明明是自我感覺良好的「優越性偏誤」啊!
      做得好是我的功勞,做不好是祖先的錯!        這麼想就是犯了「自利偏誤」!
      初戀為什麼格外令人難忘?              殊不知這都是「蔡格尼效應」惹出來的!
      怎麼辦?大家都在看我!               少來了,這是「鎂光燈效應」吧!

      日常生活中,我們無時無刻都在思考與判斷:
      今天要穿什麼?吃什麼?
      現在在哪裡?等一下要去哪裡?
      怎麼去?要做什麼?……等等。
      根據當下的想法與判斷,產生不同的經歷,
      而這些經歷慢慢累積,就成為一個人特有的人生。

      然而,我們每天都生活在充滿謬誤的慣性思考中,卻認為自己並沒有這麼想。
      彷彿地鐵上的醉漢向其他乘客做出冒犯的舉動般,沉迷於偏誤認知而不自知。
      因此,我們必須從這個狀態中醒過來,直視人的本質,
      承認自己的慣性思考是偏頗的,而且充滿捷思。
      那麼,到底該怎麼做呢?

      人類具有「重視理性與分析」的思考體系,
      以及「重視感性與直覺」的思考體系。
      在特定的情況下,
      人類會根據受到哪個思考體系的影響,
      產生全然不同的認知。

      本書收錄101種微小卻經常出現在日常生活中,
      因慣性思考產生的認知偏誤。
      從心理學、行為經濟學、政治學和大眾傳播理論等領域,
      介紹慣性思考造成的各種謬誤、效應及迷思,
      並列舉許多令人恍然大悟的真實案例,
      讓我們真正理解這些慣性思考所造成的認知偏誤,
      到底是如何影響著我們的日常生活。

    ====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李南錫


      心理學家,也是綜合型作家。曾任企業規畫、產品企畫、學習影片企畫、翻譯家、城市企畫、科學‧管理專欄作家、紀錄片諮詢委員等,在各個領域上測試自己的可能性。成均館大學學士及碩士,主修心理,在修習認知科學及合作課程後,取得賓州西徹斯特大學(WCU)互動科學(Interaction Science)博士。擔任韓國認知科學會幹事、翰林大學‧西江大學心理學講師、美國匹茲堡大學認知科學研究所特聘研究人員,現正致力於正向心理學、行動心理學的實際應用上。

    審訂者簡介

    李正模


      首爾大學心理系學士、碩士畢業,於加拿大皇后大學取得博士學位。歷任高麗大學心理學教授、成均館大學心理系與認知科學合作課程教授。曾任韓國認知科學會會長,現為成均館大學心理系名譽教授。著有《認知心理學》、《認知科學:過去-現在-未來》、《我們對人類與宇宙所知微薄(共著)》等書。

    譯者簡介

    高毓婷


      政大韓文系畢業,現為自由譯者。
    ====

    目錄

    審訂的話│我們總是掉進慣性思考陷阱,卻往往不自知 
    作者序│人生在世,我們被怎樣的偏誤束縛住?
    ★ 01影響判斷和行動的偏誤
    ★ 02 影響信念的偏誤
    ★ 03影響人際關係或組織行動的偏誤
    ★ 04 記憶謬誤
    參考文獻 

     

    規格說明
    • 規格:平裝 / 432頁 / 17 x 23 x 2.3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