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脈絡下的中國:從地理的邏輯看歷史的另一面原來如此

作者: 韓茂莉
出版社:日出出版
出版日期:2024/07/10
大雁
優惠售價
NT$478~527
商品編號: 9786267460559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 規格
  •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從軍政大事到常民生活,26個主題,看見不一樣的歷史


      人類生存在大地上,一切再尋常不過,然而只要仔細推敲,經過理性的邏輯分析,我們會看到在尋常生活中有著大家未注意的地理發現,原來人類的行為是有脈絡可循的。

      歷史與地理密不可分,綜觀中國歷史的演變,從新石器時代到清朝,歷朝歷代的疆域變遷過程中,地理發揮了隱性作用,從國家大事到人們生活中的點滴,都與地理有直接關聯。

      本書以地理學視角在大地上尋找歷史足跡,貫通上下五千年,遍及南北東西,探討每個朝代發展的特點,理解歷史的根源、走向與結果:
      ★中華文明為什麼誕生於中原大地?為何關中地區為秦統一天下奠定了基礎?
      ★司馬遷的《史記》畫出一條東西之界,兩千年之間,這條界線有何變動?
      ★華北平原的腹心地帶一片空白,既無文化遺址也沒有城邑和聚落的可信記載,是考古調查與古人都忽略了這塊土地,還是另有原因?
      ★山東、山西之間沒有山脈相隔,為何以山命名?
      ★歷史上留名青史的武將們獲得戰績之處竟然都有脈絡可循?
      ★淮河流域屬於真正的「不南不北」之地,這種地域特徵造就了怎樣的歷史結果?為何古人因此有了「守江必守淮」的結論?
      ★曹操為何敗走華容道?蘇湖熟,為何天下足?
      ★四合院的建築形式不專屬於一地,也不專屬於一時,包含了時空的雙重含義。先祖們採用四合院式的建築,究竟有多久的歷史?
      ★為什麼現今世界的強國在歷史上長期處於「蠻族」狀態?
      ★武川滿街都是帝王將相?為何說天下「王氣」最重之地不是西安,不是洛陽,而是武川?
      ★歷史上,黃河下游發生過幾次重大改道?

      理解地理,更能完整理解歷史
      北京大學教授寫給大家的從地理看歷史的通識課,四種視角交織出26個主題,站在歷史的角度探索地理概念的變化:
      ▲第一視角:大地上原本就有的面貌,包括山地、河流等,討論其形成以及發展規律。
      ▲第二視角:大地上原本沒有、由人類創造出來的景觀,像是城市、聚落、工礦、農田等。
      ▲第三視角:人類利用地理環境,把自己的需求乃至於各種謀略施加在大地上,例如政治與軍事。
      ▲第四視角:人類行為構成的地理現象,例如趕集。

      從山川江河、古蹟文物、社會人文中看到流動的歷史與鮮活的人們。成就歷史的不只有人與事,我們腳下的大地以及起伏在大地上的山川地貌,這些地理因素同樣不可忽視,因為它們正是決定歷史走向的重要條件。

      本書將歷史的時間體系納入地理,從空間看時間,講述歷史上的那些事:城市、農田、牧場、道路、關隘、江河、運河、集市、寺廟、建築,每樣都是大地上的一塊耀斑,雖然不能涵蓋所有大地,卻呈現出地理的魅力。

    規格說明
    • 規格:平裝 / 432頁 / 14.8 x 21 x 2.6 cm / 普通級 / 部份全彩 / 初版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