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動畫的成熟與喪失:宮崎駿與他的孩子們

作者: 杉田俊介
譯者: 彭俊人
出版社:典藏藝術家庭
出版日期:2025/01/10
語言:繁體中文
典藏藝術
優惠售價
NT$380~418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 規格
  •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內容簡介

      從宮崎駿到庵野秀明、新海誠、細田守……
      他們究竟想留下什麼訊息?
      「大人」們,該留給孩子怎樣的未來?

      本書作者杉田俊介繼《宮崎駿論:眾神與孩子們的物語》一書後,再次從宮崎駿(吉卜力)之動畫作品《魔法公主》(折返點)、《風起》(起點)切入,在一幕幕場景和情節中,爬梳釐清宮崎駿和吉卜力在不同階段裡,背負著自身的歷史和當下所處在的社會背景,所想呈現的視角與企圖解決的問題。從懷舊的美好、奇幻大場景接續至近藤喜文導演的《心之谷》,日常的城鎮生活,對應且開展出當時新一代的觀眾孩子們,於失去鄉村路後在混凝土路上的前行身影。

      而庵野秀明的《新世紀福音戰士劇場版:終》、新海誠的《天氣之子》、細田守的《怪物的孩子》與《未來的未來》等動畫作品中,在表現時下社會議題如歧視、階級社會與氣候環境議題時,是如何無法跳脫出日本戰後「無法成熟」的窠臼;身為大人的這些動畫創作者,要如何在「無法成熟」的窘境中,端出作品獻給後起的孩子們?而我們,也該如何推演成為「新觀眾」?

      看完這本書,你會更加了解宮崎駿宣布退休後再復出之動畫作品《蒼鷺與少年》,所留下的訊息。

      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

     

    ====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杉田俊介(SHUNSUKE SUGITA)


      1975年生於神奈川縣。評論家。法政大學研究所人文科學研究科碩士課程修畢,主修日本文學。活躍於文藝刊物、思想刊物等各式各樣的媒體,以《對自由工作者而言「自由」為何物?》(人文學院)一書出道後,在各種媒體上發表藝文、動畫、漫畫和勞動、貧困問題、障礙者福祉議題關聯的評論而受到矚目。現任「昴評論家獎」評審委員,《對抗言論》編輯委員。著有《宮崎駿論:眾神與孩子們的物語》、《JOJO論》、《哆啦A夢論》(這三本已由典藏藝術家庭出版中文版),以及《戰爭與虛構》(作品社)、《無能力評論》(大月書店)、《非主流的品格》(集英社新書)等書。
     
    譯者簡介

    彭俊人(ToShi Peng)


      1979年生於台灣台中市。畢業於淡江大學日文系&教育科技系、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傳播與科技研究所。逾二十年日文翻譯、日本語教育資歷。譯有《宮崎駿論:眾神與孩子們的物語》、《JOJO論》、《哆啦A夢論》、《為當下策展:南條史生的藝術現場 1978-2011》等書。

    ====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為了長大成人的宮崎駿論──《魔法公主》和《心之谷》
    1「大人的工作」──魔法公主
    對宮崎駿而言,「折返點」究竟是什麼?
    活下去,混凝土路上的孩子們
    在Non-Human(非人類)的世界裡
    製作《魔法公主》前的惡戰苦鬥
    宮崎的作品如何描繪大人──阿席達卡的誠實和可疑之處
    作為「折返點」的「大人的工作」
     
    2《心之谷》的悄然推進
    《心之谷》── 近藤喜文v.s.宮崎駿
    對宮崎駿而言,「少女漫畫」的意義
    與《On Your Mark》裡的「公主」道別
    「我想讓他們卸下背上未知的重擔,讓他們過得開心」
    「故事」星座的《心之谷》
    祝福身為無私職人的人生
     
    3《魔法公主》的成熟與喪失
    和阿席達卡一起漫步在《魔法公主》的世界
     暴力是什麼?在漫步中不斷思考
    誰都可能成為邪魔神
    身為社會改革者的黑帽大人
    魔法樂園的自然 ── 祝福社會的迪士尼化
    「要是沒被生下來就好了」的人們的合作勞動
    未來究竟是什麼 ── 沒有不能善用的東西
    盡大人的責任 ── 作為幽默的無力感
     
    第二章 宮崎駿的起點 ── 《風起》論
    對宮崎駿而言,「最後」是什麼?
    栩栩如生地重現歷史的氣息
    作為自畫像的動畫 ── 從《紅豬》到《風起》
    宮崎駿的「父親」問題
    《風起》所到達的歷史意識
    歷史就是與他者交融的過程
    宮崎駿的亞洲(主義)命脈
    回到一切都重新開始的起點
     
    第三章 大孩子們的成熟與喪失 ── 庵野秀明、新海誠、細田守
    作為大人,你們要活出怎樣的人生?
    《新世紀福音戰士劇場版:終》和碇源堂的問題
    作為女性社會變革者的葛城美里
    庵野秀明展現了新的男性形象了嗎?
    江藤淳與次文化批評
    對《天氣之子》而言,世界、社會是什麼
    《天氣之子》真的「沒問題」嗎?
    將《天氣之子》解讀成男性學、男性解放運動
    《成熟與喪失》和父親角色的幽默感
    細田守的自由主義動畫
    「新王道」中的「父親形象」──以《怪物的孩子》為中心
    《未來的未來》── 自由主義與保守主義的互相補完
    成為「新觀眾」 ── 邁向社會變革的主體
    《天氣之子》的批判可能性 ── 厭女、不平等社會、氣候危機
    為了真正自由的孩子們
    最後重新再次提問:你們=大人們要活出怎樣的人生?
     
    後記

    規格說明
    • 規格:平裝 / 272頁 / 14.8 x 21 x 1.3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