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巨擘安德森長達30年的研究核心
民族主義理論三部曲最終章,中文版首度面世!
「不是民族主義創造了一個共通的語言,
而是一個共通的語言協助創造了民族主義。」
──民族主義大師,安德森
●8篇關鍵文章,探索印尼政治認同的內在困境
●多元取材的人類學探索,提出民族主義的深層脈絡
●挖掘深層政治語言,一窺印尼語跟爪哇語爭奪官方地位的精采過程
當年輕的民族碰到古老的國度時,該如何面對文化與政治的矛盾?印尼的民族意識自17世紀早期荷蘭征服殖民後開始發芽茁壯,20世紀獨立後的當代政治更使用被稱為「印尼語」的語言,然而,語言與民族的關係,經歷了哪些篩選與內化?原本被視為高等語言詞彙的爪哇語,又是如何面臨城市語言的崛起而逐步消亡?這樣的文化撿選,背後又隱含了哪些族群意識?
為了釐清這個複雜的矛盾點,安德森分析了一系列從古典詩歌到當代公共紀念碑、卡通的例子,藉由分析現代和傳統權力概念之間的相互作用,一一拆解民族意識發展的進程。《語言與權力》匯集了安德森最有影響力的八篇文章,藉由他充滿力道卻溫暖無比的筆觸,我們將看到當代印尼在混亂與極權政體之下的真實面貌,是理解印尼與東南亞如何構成的必讀之書。
本書特色
1. 探詢安德森的研究核心:印尼是安德森長年研究的重心,更是他逝世之處,他從各式各樣多元的切面呈現了印尼民族主義的困境與發展,不僅僅是窺探印尼政治,更是分析了構築印尼政治的各種面貌,從他溫暖的筆觸可以一窺這個他奉獻一切的國度面臨了哪些矛盾與困局。
2. 多元的取材與分析:安德森長年的田野經驗彰顯在他運用的多元材料,從政治講稿與文學作品的分析,到漫畫與紀念碑的考究,他不僅僅是從微小之處挖掘印尼的民族譜系,更是從豐富的文本當中看見印尼政治的矛盾點。
3. 從「語言」開啟的權力切面:在《想像的共同體》中,安德森指出「語言」是民族意識形塑三大元素之一,卻也是最矛盾與尷尬的元素之一。而在印尼的例子當中,我們不但可以看見安德森民族理論的實踐,更可以從印尼政治的矛盾點中反思語言與政權複雜的關係,以及語言作為政治合法性根源的困境。
共同推薦
阿 潑 文字工作者
林開世 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博物館館長
張 正 燦爛時光東南亞主題書店負責人
藍適齊 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蔡晏霖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人類社會學系副教授
廖雲章 獨立評論在天下頻道總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