闇的美術史(新版):卡拉瓦喬引領的光影革命,創造繪畫裡的戲劇張力與情感深度

作者: 宮下規久朗
譯者: 陳嫻若
出版社:馬可孛羅
出版日期:2024/01/13
語言:繁體中文
優惠售價
NT$356~392
商品編號: 9786267356425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 規格
  •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擁有「日本卡拉瓦喬研究第一人」美譽
    美術史家宮下規久朗黑暗美學力作!

    「美術成立的條件,就是不但要有光,也要有黑暗的存在。
    沒有黑暗,就沒有戲劇性誕生。」

     

    籠罩著黑暗的畫作,到底隱藏了多少秘密與隱喻?
    宮下規久朗專業剖析影響現代繪畫至深的「明暗對照」與「暗色調主義」技法,
    帶你真正看懂「闇」美術作品中的人性百態。

     

    黑暗是孕育藝術之母,
    只有在黑暗中,我們才會體會光的價值。

    光與影,是一切美術的前提,在技法運用與情感表現上一直是西方美術探討的重點。西方繪畫重視明暗法,從最初畫家只在作品中加入最小限度的陰影,用以捕捉物體的明暗,到十七世紀義大利畫家卡拉瓦喬的出現,開創出暗底光影的強烈對比色調畫法,徹底改變了整個歐洲的繪畫風格。他大膽運用明與暗的對立布局,刻劃在信仰與罪惡兩端擺盪的人心,創造令人震撼的感官情緒與戲劇張力。西洋史上極少有畫家具有卡拉瓦喬般深遠的影響力,他的影響遍及義大利、西班牙、法國、荷蘭。

    起自卡拉瓦喬黑暗藝術的水脈,
    深刻影響了拉圖爾、林布蘭、維梅爾的藝術創作

    後繼者紛紛在卡拉瓦喬明暗法基礎上開創屬於自己的繪畫風格:林布蘭筆下的光不再銳利誇張,試圖從內部暈染開來表現出精神上的深度;維梅爾的作品漸漸用光來驅逐黑暗,成為攝影藝術的先驅。一直到十九世紀後半,色彩華麗明亮的印象派興起,終於將黑暗從畫布驅逐出去,西洋美術史也就此進入另一個繽紛多彩的新紀元。

    本書寫作脈絡一路從中古世紀、文藝復興時期、巴洛克繪畫,到近代西方藝術與日本繪畫的鳥瞰,談論不同時期藝術史上光與影的相剋、明與暗的對立,試圖從「闇」這一視角重新帶我們觀看藝術史之形成與發展。

    規格說明
    • 叢書系列:Act
    • 規格:平裝 / 260頁 / 21 x 14.8 x 1.7 cm / 普通級 / 部份全彩
    • 出版地:台灣
    • 適讀年齡:12歲~99歲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