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控的演化群像:合作、攻防、惡意與自私基因,從物種怪奇案例看見天擇的限制與多樣性

作者: 安迪.道布森
原文作者: Andy Dobson
譯者: 呂奕欣
出版社:行路
出版日期:2025/03/05
行路
優惠售價
NT$363~402
商品編號: 9786267244753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 規格
  •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你或許會認為,孔雀的華美尾巴是演化的成就,
    若純粹從美學觀點來看,確實如此。
    但如果是一隻有自省能力的孔雀,恐怕就無法對此有認同的熱情……

    ★怪誕又令人腦洞大開的演化案例與BUG★

    如果有什麼能囊括一切的說法,
    那就是演化並非朝著哪個方向前進。
    相反地,天擇漫無方向、被動且不講道德,
    而且有可能是個死胡同。


      ★造物主的設計瑕疵
      鳥類、蝙蝠與蜻蜓會飛,電鰻發展出電擊能力,進入海洋的哺乳類變成了鯨魚,蜘蛛織出精密的網……生命開展出不容小覷的多樣性與巧妙。我們都認為,所有物種都會隨著時間而進化,最終會完美適應環境,對吧?

      真相恐怕不是如此,我們往往被那些過於出色的技巧給蒙蔽,忽略其實還有不那麼精彩和有用的部分。所以,如果真想要理解演化的完整意義,就必須要去探究天擇做不到的事,同時也要看看那些造物主明顯的設計瑕疵。

      ★狹路相逢!物種演化的頂尖對決
      在《失控的演化群像》裡,作者要做的並非歌頌演化的輝煌成就,而是將焦點放在動物界裡那些不甚完美、自相矛盾、不具效益,甚至古怪的現象:

      .雄性達氏柄眼蠅的眼睛就像是個大寫「T」,眼距越長,越能受到雌蠅青睞。然而,過長的眼距卻增加了覓食與躲避天敵的難度,甚至需要搭配更大的翅膀或改變振翅模式。這樣的配備與雌性的偏好,對雄蠅來說,究竟是好還是壞?

      .杜鵑鳥的宿主似乎永遠無法演化出正確的能力,來辨識鳥巢中過大的怪物究竟是自己的孩子或杜鵑雛鳥?在演化的道路上,杜鵑與宿主曾經上演過哪些攻防戰?又是什麼原因,導致宿主往往居於下風?

      .母獅會遺棄部分的幼獅,灰頭織巢鳥會把鳥蛋踢出朝外……這些殘忍的舉動,其實是出自於整體適應度的考量。

      ★天擇的終點可能是條死胡同
      生物學家安迪.道布森試著透過豐富的案例,探討演化過程裡的各種現象,例如物種競爭的不對稱性、性擇與天擇的交互作用、惡意與利他主義、冷血的殺子遺棄行為,以及演化機制裡的衰老。他也歸納出一些令人意外的規律:動物的演化總是落後於環境的變遷,效率會隨著時間推移而降低,掠食者往往處於劣勢,而寄生者則通常占據上風……

      安迪以幽默詼諧且富有思辨力的筆觸,描寫了天擇如何偏愛那些看似毫無道理的特徵,並在各種精彩的演化案例中反覆推敲,試著讓我們明白:天擇的過程其實沒有目的,也從來不會幫未來做打算,甚至會獎賞任何性狀,只要這個性狀能直接有利於生物體內的基因--不管最終是否會是一條死胡同。
    然而,正也是錯誤的發生,才造就了自然界的多樣性和複雜性,發展出我們今天知曉與重視的一切。「演化正是不完美的結果,如果少了不完美,就會什麼都沒有。」

    本書特色

      ★結合科學性與趣味性,挑戰「完美自然」迷思
      ★豐富廣泛的物種案例,探索自然界的「進化困境」
      ★生物學科結合哲學思考,帶來啟發性思考

    各界推薦

      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黃貞祥教授--專業審訂

      林大利 生物多樣性研究所副研究員
      洪廣冀 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副教授
      鍾國芳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
      顏聖紘 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副教授--共同推薦(依姓名筆畫順序排列)

    國外好評

      「令人愉悅的探索之作,展現了生命的多樣性與進化的不足之處。」--戴夫.高爾森,《寂靜的地球》作者。

      「生動、有趣,且極具可讀性的著作,描繪了天擇怪誕又迷人的一面。」--奈莎.卡雷,《表觀遺傳大革命》作者
     
      「精彩的讀物,機智又深刻,顛覆了對演化的傳統看法,聚焦於天擇在其毫無目標且道德中立的過程中,產生的缺陷、死胡同與徹底的不愉快。」--米爾納-古蘭德(E.J. Milner-Gulland),牛津大學塔索.萊文蒂斯生物多樣性教授(Tasso Leventis Professor of Biodiversity)
     

    作者簡介

    安迪.道布森(Andy Dobson)


      是一位生物學博士,研究領域涵蓋了野外生態學、蟲媒疾病以及保育工作。曾就讀於杜倫大學和諾丁漢大學,並於2008年在牛津大學動物學系擔任首個研究職位。近期則在愛丁堡大學的保育科學小組工作,應用數學模型來支援保護區內的反盜獵工作。他於2019年離開學術界,成為一名自由科學作家,但仍然是愛丁堡大學的訪問學者。

    譯者簡介

    呂奕欣


      曾任職於出版公司與金融業,現專事翻譯。
      譯作賜教:yixin.work@gmail.com

    審訂者簡介

    黃貞祥


      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副教授、GENE思書齋齋主。來自馬來西亞柔佛州,現居台灣風城。興趣廣泛的演化生物學家,研究教學工作之餘,嗜好讀書、寫作、看戲、旅行、騎車、踏青、逗貓。
     

    規格說明
    • 規格:平裝 / 328頁 / 14.8 x 21 x 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