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知識、信仰:《佛學叢報》與清末民初佛教的近代轉型

作者: 倪管嬣
出版社:秀威資訊
出版日期:2022/12/06
定價:350元
秀威資訊 ★探討民國首部佛教期刊《佛學叢報》如何以有別於傳統「以佛經為主」的型態宣揚佛學、又如何影響中國近代的佛教知識傳播
優惠售價
NT$270~299
商品編號: 9786267088760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 規格
  •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1912年發刊的《佛學叢報》為民國首部佛教期刊。由主辦革命黨重要刊物《時報》的狄葆賢(1873-1941)所辦,從1912年10月出版至1914年6月為止,共出十二期,史瑞戈(Gregory Scott)的研究指出,《佛學叢報》是第一本專業化的中文佛教期刊。太虛大師亦曾評價:「《佛學叢報》雖只十二期,其質精量富,至今猶有可考之價值。」

     

      有別以往佛教界以「佛經」為主的宣揚方式,《佛學叢報》包含了圖像、論說、學理、歷史、小說、問答,以及佛教新聞等專欄。投書者除中外著名僧侶居士,如釋宗仰、釋印光、釋諦閑等;亦有康有為、梁啟超、蔡元培、章炳麟、歐陽竟無等民初重要學者,其內容豐富,並受近代思潮影響。《佛學叢報》雖於1914年停刊,但往後出刊的民國佛教刊物,基本上皆參考其編輯形式,為民國新興佛教知識傳播、轉型的重要推手。

     

      本書研究《佛學叢報》的創刊背景與目的、編輯內容與傳播情形,除探討其時代意義外,更關注清末民初的知識學人,如何嘗試將「進化論」等西方科學知識,與「時間觀」等傳統佛學理論結合。藉此理解近代國家社會型態轉型時,佛教相關人士、知識分子等,如何將新思潮融入傳統佛學概念之中,從中找尋因應之道,以維護其信仰根基。

     

    本書特色

     

      ★探討民國首部佛教期刊《佛學叢報》如何以有別於傳統「以佛經為主」的型態宣揚佛學、又如何影響中國近代的佛教知識傳播

     

      ★本書榮獲以下獎助肯定:

      2021年 胡適獎學金/2016年 蔣經國國際學術交流基金會獎助/2015年 欽哲基金會「傑出佛學研究獎」/2015年 國立政治大學「廖風德學術研究獎」/2015年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黃彰健院士學術研究獎金

     

    好評推薦

     

      劉季倫(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作者簡介

     

    倪管嬣

     

      法號釋道禮。私立輔仁大學宗教學系(雙主修歷史學系)學士,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碩士,現為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博士候選人。研究領域為中國近代思想史、中國佛教史、中日佛教交流史。著有〈新文化運動時期中國佛教的近代革新:以佛化新青年會與佛化教育為探討〉、〈「默默忘言、昭昭現前」:東亞佛教文化視野下的曹洞宗與默照禪〉、書評〈評オリオン・クラウタウ(Orion Klautau)編,《戦後歴史学と日本仏教》〉等學術專文。_

    規格說明

    平裝 / 222頁 / 14.8 x 21 x 1.15 cm / 普通級 / 部份全彩 / 初版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