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個正常人嗎:兩世紀以來對於正常人的追索,以及正常人為何不存在

作者: 莎拉‧查尼
原文作者: Sarah Chaney
譯者: 官妍廷
出版社:網路與書出版
出版日期:2024/05/02
語言:繁體中文
優惠售價
NT$411~453
商品編號: 9786267063712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 規格
  •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正常」是什麼?是否有必要追求「正常」?

     

      兩世紀以來,人們因為人口調查與統計學的發展,開始關注「何謂正常人」。本書是一本關於何謂「正常」的文化史,深入研究「正常」這個概念從何而來,以及它如何困擾了我們。藉由質疑「追求正常」的必要性,本書將讓讀者從追求正常的幻想中解脫。

     

      我身高體重是正常的嗎? 

      我在別人面前哭是正常的嗎? 

      我在搭乘大眾運輸時會感到焦慮是正常的嗎?

      我吃完東西後會覺得臃腫是正常的嗎?

      ……

     

      當你仔細思考時,會發現「正常」這個概念本身並沒有太多意義,而且往往被(並且仍然被)理解為「社會上期望的樣子」。

     

      「我正常嗎?」這個問題直截了當,卻也是我們時常困擾的問題之一。這個問題所引發的種種疑問,構成了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幫助我們與他人溝通,並判斷何時需要尋求建議或尋求醫療幫助。然而,「正常」的概念卻是如此複雜。

     

      在19世紀之前,「正常」這個詞很少與人類行為聯繫在一起。它是數學中的術語,用於描述直角,而不是用來形容人類。然而,從19世紀30年代開始,這一科學領域在歐洲和北美掀起了一股熱潮,伴隨著智商測試、性研究、幻覺調查等的興起。本書探討了優生學的黑暗歷史,以及這種觀念是如何延續至今。許多圖表和測量方法都是基於白人、男性、異性戀制定。例如,BMI(身體質量指數)作為評估「正常」體重的指標,起源於20世紀上半葉美國保險公司收集的統計數據,而這些公司的客戶主要是富裕的美國白人。直到最近,人們才意識到,BMI與健康之間的關係對於不同的體型和種族群體是不同的。

     

      作者問及了為什麼我們仍然經常在網路上討論「正常」與否的問題,同時,她也質疑了人們為什麼會認為「正常」成為令人渴望的目標。透過這本書,我們可以共同思考「正常」是如何滲透到我們的生活中,以及它對我們的影響。無論你是否曾經害怕與眾不同,這本書能讓你停止擔心自己的「不正常」。

    規格說明
    • 叢書系列:FOR2
    • 規格:平裝 / 336頁 / 14.8 x 20 x 1.7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