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覺與夢:佛洛伊德與威廉煙森的《格拉底瓦》

作者: 佛洛伊德,威廉.煙森(Sigmund Freud,1856~1939, Wilhelm Jensen,1837~1911) 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21/09/04 定價:340元 ISBN: 9786267012734
商周出版
優惠售價
NT$269~296
商品編號: 9786267012734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 規格
  •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佛洛伊德 開創「以心理分析解讀文學」的經典之作

     
    「分析煙森的小說《格拉底瓦》所得出的定律,與我們在個案病況發現的無異;一個必然的結論就是:要不是我們兩者─—作家與醫師─—對於無意識的理解犯了一樣的錯誤,要不就是,我們的理解同樣正確。」
    ──佛洛伊德
     
    潛意識和愛欲的掙扎;
    夢境、幻覺和現實世界撲朔迷離的犬牙交錯;
    文學和精神分析在意識閾限下的交會。

     
    本書收錄了佛洛伊德透過精神分析視野,重新發掘文學作品心理根源的代表作〈威廉.煙森《格拉底瓦》裡的幻覺與夢〉一文,並收錄該文探討的威廉‧煙森(Wilhelm Jensen)的原著小說《格拉底瓦》。
     
    /佛洛伊德〈威廉.煙森《格拉底瓦》裡的幻覺與夢〉
    ★最新經典譯本,並依據德文原著精心校訂
     
    寫於一九〇七年,是佛洛伊德以「精神分析」觀點詮釋威廉‧煙森小說《格拉底瓦》的重要文章。此文涉及了性壓抑、幻覺的起因、夢境的形成與詮釋、性慾的作用、心理治療方法等議題,不僅跨越心理學與文學的交界,也開創「精神分析美學」的新領域。
     
    /威廉.煙森《格拉底瓦:龐貝城的幻想曲》
    ★為中文世界首次出版,更是同名義大利電影、法國電影的原著小說
     
    寫於一九〇二年,小說靈感來自同名的羅馬浮雕。故事講述名叫諾貝‧哈諾的考古學家,某天在羅馬博物館看見浮雕「格拉底瓦」(Gradiva),從此深深著迷。某次,諾貝‧哈諾腦海中浮現了浮雕中的女孩走在龐貝城的街道上,於是踏上前往羅馬龐貝古城的旅途。
     
    旅途中他遇見了一個女孩,然而,眼前的女孩究竟是他朝思暮想的格拉底瓦?還是他年少時愛過的那個女孩柔伊?這次的相遇又對他的人生起了什麼樣的變化?


    專文推薦
    黃涵榆│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英語學系教授
    楊明敏│臺灣精神分析學會理事長
    蘇益賢│臨床心理師
     
    聯合推薦
    呂旭亞│榮格分析師
    黃宗慧│國立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教授
    (依姓名筆畫排序)

     

    作者簡介

    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
    奧地利籍猶太人,為精神分析學派創始人、心理學家,後世譽為「精神分析之父」。一八五六年生於捷克,後舉家遷居至奧地利,一八七三年於維也納大學就讀醫學系,一九三八年因遭納粹迫害而遷居英國,一九三九年過世於倫敦。

    佛洛伊德創立的精神分析學說,尤其是關於夢、潛意識、人格發展、精神疾病、心理治療等觀點,對心理學、醫學、哲學、社會學、藝術、文學評論等領域均影響深遠。

    主要著作有:《夢的解析》、《自我與本我》、《性學三論》、《文明及其不滿》、《精神分析學引論》等。

    威廉‧煙森Wilhelm Jensen,1837~1911
    德國作家,一生作品豐富,共創作一百五十多部作品,其中小說《格拉底瓦》因佛洛伊德〈威廉.煙森《格拉底瓦》裡的幻覺與夢〉一文而為人所知,該文也是佛洛伊德以心理分析角度詮釋文學作品的代表作。

    譯者簡介

    陳蒼多
    一九四二年生,台灣人,國立師範大學英語研究所碩士。曾任國立政治大學英語系教授。從一九五〇年代起,大量翻譯西洋文學著作,譯作數量極其可觀。翻譯首重忠於原文,譯筆質樸。

     

    目錄

    推薦序一(黃涵榆)
    推薦序二(楊明敏)
    推薦序三(蘇益賢)
     
    第一部│威廉.煙森《格拉底瓦》中的幻覺與夢(佛洛伊德)
    第二部│格拉底瓦:龐貝城的幻想曲(威廉.煙森)

    規格說明
    • ISBN:9786267012734
    • 叢書系列:Discourse
    • 規格:平裝 / 288頁 / 21 x 14.8 x 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出版地:台灣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