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是否有公式可言?「創業」是否講究天分跟運氣?在英文稱為entrepreneurship的「創業家精神」,其內涵正如與文化相關的諸多定義,往往隨著時代與社會的變化,而屢屢進化,在學理上思索新的定義。在高等教育中,教師與學生在眾多創業故事中,找尋可能的脈絡,並從中反覆探究及思考,是教學及研究者的任務之一。
成功的文化創業家不僅要有商業頭腦,還需要保持對藝術和文化的熱情,並能夠在各種壓力和挑戰中保持靈活性和創新精神,為理想及組織永續經營尋找策略。本書採訪書寫了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界的十個案例,產業類別涵蓋視覺藝術經紀、表演藝術團體或劇場經營、空間營造與地方創生等,分享其創業歷程及其對於所在產業與市場的洞察。
編者序
新時代的藝術管理與創業的挑戰與實踐
主編魏君穎
第一篇:畫廊經營與視覺藝術經紀
藝術經紀與畫廊經營面面觀
多納藝術
陳如鈊、張宸銘、黃釋嫚
新興當代藝術畫廊之市場策略
本事藝術
郭偉甫、郭翊綺
第二篇:表演藝術與事業經營
古典音樂市場中的新創:逆風何以高飛
鵬博藝術
徐鵬博、林詩祐、李欣樺
當代偶戲在台灣—無獨有偶的利澤轉身
利澤國際偶戲藝術村
金崇慧、鄭俊成
打破次元壁—台日2.5 次元劇場魅力
三點水製藝文化
李啟源、胡安瑜、許嘉軒、孫御翔
第三篇: 空間營造與地方創生
藝術創新的100種可能
自由人藝術公寓
顏寧志、江景筠、楊若楚
重新書寫花街歷史—跨領域結合藝文商業無限性
青雲閣
黃絡秦、裴錦卉、徐若筑
小而美的地方創意:星濱山的地方設計學
星濱山藝術共創工作室
林書豪、林毓婷、林旻潔、何冠錚
第四篇:表演藝術家的舞台歷程
失落的傳統:永不停歇的傳承之心
專訪清華閣周祐名掌中劇團團長
林詩祐
讓記憶回到工廠,加工出場
專訪《187 巷的工廠小孩》創作者陳欣瑜
林毓婷
平裝 / 160頁 / 14.8 x 21 x 1.1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