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之言兵者六家,前孫子者,孫子不遺,後孫子者,不能遺孫子。──明人茅元儀《武備志》
由此可見,孫子的確是中國承先啟後的兵學大師;孫子著的《孫子兵法》,可說是最早、也是對後世最有影響力的兵學著作。
《孫子兵法》課程一直是陸軍官校大一學生必修的通識核心課程,歸屬於「國文」課程(特色課程)之中。在課程屬性上,《孫子兵法》課程又與戰爭史、軍事倫理學、世界通史等課程相鏈結,亦為「武德教育」課程之一,也是一個跨領域的軍事素養課程。
全書共三大篇,包括
「導論—《孫子兵法》其人其書」
「本論—《孫子兵法》十三篇釋義」
「綜論—《孫子兵法》思想體系」
主要藉由對《孫子兵法》十三篇:始計、作戰、謀攻、軍形、兵勢、虛實、軍爭、九變、行軍、地形、九地、火攻、用間,形成一套有系統的戰略戰術思想。並針對各篇的主旨、原典、語譯、闡釋,並結合《十一家注孫子》各家詮文要義,加上戰爭歷史、案例(戰爭實例)、圖表等做對照說明,從而建構出理論、實務、案例的教材。
期使學子及有識之士,能經由本書從認識《孫子兵法》,再擴及各種跨領的運用中。
作者介紹
厲復霖
現職:陸軍官校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兼中心主任
學歷:陸軍官校正62期、中正理工學院國防科學所博士
經歷:陸軍部隊排長、連長、教官、陸軍官校教發中心主任
康經彪
現職:陸軍官校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
學歷:陸軍官校正58期、國防大學政戰學院政治學博士
經歷:陸軍部隊排長、連長、營長、陸軍官校助理教授
張文杰
現職:陸軍官校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兼中心主任
學歷:中興大學歷史學系博士
經歷:陸軍官校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
目次
目錄
作者序
導論
一、孫武傳略
二、《孫子兵法》簡介
本論
始計第一
一、篇旨
二、詮文
(一) 兵者,國之大事
(二) 五事
(三) 七計
(四) 因利制權
(五) 十二詭道
(六) 廟算知勝
作戰第二
一、篇旨
二、詮文
(一) 日費千金
(二) 兵久四危
(三) 用兵之利
(四) 用兵之危
(五) 勝敵而益強
(六) 貴勝不貴久
謀攻第三
一、篇旨
二、詮文
(一) 全勝
(二) 謀攻四策
(三) 兵不頓而利可全
(四) 攻戰六法
(五) 擇將輔國
(六) 干軍三患
(七) 知勝五法
(八) 知彼知己,百戰不殆
軍形第四
一、篇旨
二、詮文
(一) 勝可知,而不可為
(二) 自保而全勝
(三) 勝兵先勝
(四) 修道保法
兵勢第五
一、篇旨
二、詮文
(一) 治(鬥)眾如治(鬥)寡
(二) 以正合,以奇勝
(三) 勢如張弩,節如發機
(四) 以利動之,以實待之
(五) 擇人任勢
虛實第六
一、篇旨
二、詮文
(一) 致人而不致於人
(二) 出其所不趨,趨其所不意
(三) 以眾擊寡
(四) 無所不備,則無所不寡
(五) 知戰之地,知戰之日,則可千里而會戰
(六) 戰勝不復,而應形於無窮
(七) 避實擊虛
軍爭第七
一、篇旨
二、詮文
(一) 以迂為直,以患為利
(二) 爭利之要
(三) 兵以詐立
(四) 用眾之法
(五) 破敵四訣
(六) 會戰八忌
九變第八
一、篇旨
二、詮文
(一) 九變之利
(二) 智者之慮
(三) 無恃其不來,恃吾有以待之
(四) 將有五危
行軍第九
一、篇旨
二、詮文
(一) 處軍四法
(二) 養生處實,軍無百疾,是謂必勝
(三) 相敵三十二法
(四) 無慮而易敵者,必擒於人
(五) 令之以文,齊之以武,是謂必取
地形第十
一、篇旨
二、詮文
(一) 地有六形
(二) 兵有六敗
(三) 地形者,兵之助也
(四) 視卒如親
(五) 知己知彼,勝乃不殆;知天知地,勝乃可全
九地第十一
一、篇旨
二、詮文
(一) 地形九種
(二) 兵之情主速
(三) 齊勇若一,政之道也;剛柔皆得,地之理也
(四) 九地之變,屈伸之力,人情之理,不可不察也
(五) 兵之情,圍則禦,不得已則鬥,逼則從
(六) 順詳敵之意,併力一向,千里殺將
(七) 後如脫兔,敵不及拒
火攻第十二
一、篇旨
二、詮文
(一) 火攻五種
(二) 五火之變
(三) 安國全軍之道
用間第十三
一、篇旨
二、詮文
(一) 先知者,必取於人,知敵之情者也
(二) 用間五種
(三) 無所不用間
(四) 反間不可不厚
(五) 以上智為間者,必成大功
綜論 《孫子兵法》的思想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