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物語:物件裡的臺南史

編者: 蘇峯楠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25/01/17
語言:繁體中文
時報出版
優惠售價
NT$385~425
商品編號: 9786264190299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 規格
  •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透過物件,看臺南的歷史,從過去到現在到未來
    米果、曹銘宗、許雪姬、陳文松、陳瑩芳(國立臺灣文學館館長)、謝金魚(作家)一致推薦


      該如何從文物中看到上面記錄的歷史?

      作為臺灣最早的古城,經過400年變遷的臺南留有許多豐富的歷史文物,這也是大家對臺南最深刻的印象之一:古蹟多、文物也多。

      本書選擇30件文物,詳細介紹並講述文物所保留的歷史與故事。每件文物上都記錄著臺南甚至臺灣曾經發生過的事件,以及在此生活的人們所留下的痕跡,這些細微而真實地述說著不同於史蹟建築的雄偉壯闊,卻更加真實且親近。

      全書以跨越四百年的長時限概念進行選件,由文化社會的觀察視角,從常民生活到藝術傑作,以30件文物作為切入點,縱向展示臺南歷史發展、空間脈絡及重要事件節點,並以物件故事所帶出的民生經濟、藝術文化、政治軍事等各面向流變作為充盈其間的血與肉。讓見證歷史的物件躍然於紙上,訴說自己與所處時代的臺南故事,也讓讀者能夠從中閱覽臺南數百年的歷史時空變遷,以多元視角認識文物,產生不同於以往的嶄新感受。

      本書共分五個章節,由「原初之境」揭開史前文化與西拉雅文化,接著以「海國交流」開啟十六──十七世紀臺灣與世界的交會,再「進出仙府」看淸領時期城裡城外的眾生百態,繼而感受日本帝國帶來的「毛斷面容」新生活、新思維,最終「一路走來」回首來處並反思展望未來。書中有些物件的時代標誌性淸晰可辨,例如:大航海時代德國出產的「鬍鬚男陶壺碎片」、國姓爺「鄭成功畫像(那須豐慶摹本)」、印製臺灣第一份報紙《臺灣府城教會報》的臺灣第一台活字版印刷機「聚珍堂Albion Press 活版印刷機」、原設置於大正圓環(公園)的「臺灣總督兒玉源太郎人像頭部殘件」等;有些物件則有著與當代社會發人省思的互動故事,例如:因南科開發而挖掘出土的黑陶甕棺所帶出的後續開發保存議題、因COVID-19疫情而進行教育紀實藝術創作「麻豆國小五年級學生疫情聯絡簿」、由擱淺在黃金海岸的蘇菲亞號貨輪帶出的「灣裡萬年殿王船」故事等。

      透過這些器物之語,能夠看到臺南甚至臺灣過去的種種,以及在此其中先祖們生活的樣貌。從原住民時代、島嶼上的航海之跡、明鄭時期的軍事移民紀錄,乃至日治時期的現代化紀錄、戰後臺灣的發展。從器物的精細處發想,經過對資料的爬梳與整理,逐步建構出這些物件的時代背景、空間,甚至當時的氣味。
     

    =====

    作者介紹

    編者簡介

    蘇峯楠


      漫步照相者,放空愛好家,以及一個只要吃到正統府城碗粿(再配個魚羹),就能深刻感受到滿滿生存意志的臺南人。

    作者簡介

    王柏喬


      考古工作者。畢業於成功大學考古學研究所。主要研究興趣是歷史考古學、貿易陶瓷器、考古學與殖民文化遺產、資本主義下的考古學。

    王麗菡

      中部人,雙腳被南部的泥土黏住而定居臺南,是拜上帝公的囡仔,偶爾兼職二媽的口譯員。畢業於臺南大學臺灣文化研究所,研究的是神桌上的食物,起因可能來自幼時的早餐常常是紅龜粿。大學住在水庫旁邊,所以寫過一些與水有關的東西,可見於《南博萬》創刊號、臺灣歷史博物館數位刊物《大圳學學》第1期。

    林森路

      在臺北讀文史相關科系,之後來到臺南工作,在文字和文物之間打轉,工作到幾乎忘記寫作的感覺,直到最近才開始提筆寫作。最近興趣是在臺南尋找一點臺北的蹤跡,有了一點點心得,譬如喜歡走在臺南的林森路上,比較和臺北林森北路的不同。以及欣賞別人聽到「林森」是人名的驚訝表情。

    邱睦容

      文史與文字工作者。成功大學歷史學系學士,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研究所碩士。關注邊緣地景與小寫人事,以撿拾與兜起歷史切片,作為映照當代的方法。合著有:《轟鳴未曾遠去》、《延綿的餐桌:府城米食文化》、《流轉的街道:府城米糧研究》、《府城米糧學習帳》等書。個人網站:mu-jung.com

    游淳詔

      臺南人,太愛逛古蹟、廟宇和臺南巷弄,大學畢業後成為水利工程的逃兵,義無反顧地進入臺南藝術大學古物所,因工程背景開啟人生中首次的歷史建築修復記錄。對很多事好奇,但都不專精,先後流連在星星的故鄉、民生綠園旁的地下室、阿明的研究室、北門手工場等,因緣際會成為臺南市文史協會不怎麼新鮮的新血,在天文、文史、數位典藏、展覽和行政事務中浮沉。兜兜轉轉後,回到文物的懷抱裡,現為臺南市立博物館館員。

    葉萱萱

      大學學的是平面設計,研究所念博物館,學生時期在青田街和關渡平原一帶走跳。畢業後因為博物館工作意外回到臺南,現在周旋於展覽和編輯出版之間。是N分之一個西拉雅族,兒時最喜歡去找潘元石老師畫畫,一返鄉後就瘋狂過敏,是個被醫生屢次建議搬回臺北的臺南人。

    =====

    目錄

    市長序/古文物新故事

    代理局長序/從物件看歷史,探索臺南的文化記憶


    ◆原初之境
    從陶甕見到遠古的富饒臺南
    圓形陶甕(甕棺)

    點石成劍
    一九六九年在臺南被發現的巴圖形石器(五指劍)

    來自山豹部落的新娘服
    左鎮新娘服

    ◆海國交流
    善惡難分的鬍鬚男
    鬍鬚男陶壺碎片

    見證國際貿易與原住民信仰的神秘瓷壺
    云友款安平壺

    在沙丘上遙望世界的貿易瓷
    江西景德鎮卡拉克瓷盤

    中西合璧的鐵剪刀
    陳世興宅壁鎖

    原來鄭成功長這樣
    鄭成功畫像(那須豐慶摹本)

    四百年前的珍重再見
    傳教士范無如區訣別圖

    特寫 臺南小廟,作為朝拜的儀式╱米果

    ◆進出仙府
    乘載記憶的歷史圖說
    重修臺郡各建築圖說

    匠心獨具的書畫藝術家
    林朝英書杜甫秋興詩八首木雕板

    不再響起的馬蹄聲
    石象生石馬

    遊地河,王船公
    王船公

    不求歸鄉只願安息
    旅櫬安之石碑

    傳神寫照
    石芝圃八十壽畫像

    來自英國傳播福音的利器
    聚珍堂Albion Press活版印刷機

    特寫 全糖市的氣味╱謝金魚

    ◆毛斷面容
    人像頭部殘件的訊息
    臺灣總督兒玉源太郎人像頭部殘件

    余淸芳外二十二名判決書
    余清芳外二十二名判決書

    每個人的居家良伴:臺南水道馬桶
    臺南水道馬桶(蹲式便器)

    終於不用靠天
    八田與一銅像

    穿越昭和時代的林百貨娃娃服飾看板
    林百貨繪製的娃娃服飾商品看板

    吹翻現實的風車
    《風車》第三期

    百年前的熠熠星光
    林氏好簽名照

    ◆一路走來
    戰事下的個人記事
    吳新榮一九四五年日記

    改變人生的判決書
    葉石濤判決書抄本

    肩負重任──記錄田野的利器
    Rolleicord V Model K3C相機

    再次轉動的生命
    勝家牌腳踏式縫紉機

    看板上的一代歌王
    臺南中國城文夏音樂城大型看板

    不只是美食的虱目魚
    虱目魚小子設計稿

    如果老師得了肺炎會發生什麼事?
    麻豆國小五年級學生疫情聯絡簿

    特寫 臺南的名字──從大灣、臺灣到臺南╱曹銘宗
     

    規格說明
    • 規格:平裝 / 320頁 / 17 x 23 x 1.95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