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奈回家:凱道.二二八公園的二六四四天

作者: 巴奈, 徐璐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24/04/30
定價:480元
時報 這是巴奈的生命故事 也是許多原住民族生活和歷史的縮影
優惠售價
NT$370~408
商品編號: 9786263961555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 規格
  •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讓人熱血沸騰的書!

    這是巴奈的生命故事

    也是許多原住民族生活和歷史的縮影

     

      希望這本書可以讓我們的聲音,

      陪伴一代又一代的年輕人,

      在回家的路途上,接續往前走,

      為了文化的傳承,為了族群的尊嚴。

     

      「妳叫什麼名字?」

      柯美黛。

      「不是,不是,我是問妳的族名?」

      我從小知道自己是原住民,但「族名」是什麼?

     

      以〈流浪記〉聞名歌壇的巴奈,從自我認同的迷惘裡走上族群命運的反思與奮起。為了原住民族的「尊嚴」、為了「轉型正義」、為了要求政府「完整劃設原住民族傳統領域」……

     

      二○一七年起,巴奈與那布走上凱道,經過警方多次驅離,最後轉進二二八公園的角落,抗爭運動逐漸從焦點轉向邊陲。

      她和那布在帳篷裡歷經四季寒暑,甚至曾經「睡在沒有屋頂的地方」,他們堅持了七年、超過二千六百個日子。

     

      很多人問:「你們還在?」

      是的,依然在。

     

      漫長歷史上,原住民族從原來的聚落被強制遷徙,「被迫」放棄名字、語言、祖先的承繼,在從屬於他者的生活方式裡,逐漸喪失了自己的歷史記憶、傳統和山林文化……抗爭七年間彷彿過去處境重演,他們的身影在不斷地驅趕中遠離大眾的視野,但這次,已經踏上「回家」的腳步將不會停。

     

      這本書首度寫出巴奈的成長故事,更寫出原住民族群被迫離開家園、失去土地的歷史。這是一本讓人熱血沸騰的書,也是原住民族生命和歷史的縮影。

     

    專文推薦

     

      李雪莉 非營利媒體《報導者》營運長兼總主筆

      洪廣冀 台灣大學地理資源環境學系副教授

      馬世芳 作家、廣播人

     

    熱血推薦(按姓氏筆畫排序)

     

      ABAO阿爆 排灣族創作歌手

      安溥 歌手

      李屏瑤 作家

      林懷民 雲門舞集創辦人

      阿女烏 作家

      苗博雅 臺北市議員

      張培仁 中子創新/街聲創辦人

      詹順貴 環境律師

      楊雅喆 導演

      蔣勳 作家

     

    各界感動推薦

     

      《巴奈回家》意義深遠。巴奈強調的「傳統領域」喚醒我對原住民文化的尊重。

      「傳統領域」的核心價值,是不是回到人類敬重天地的初衷?

      節氣秩序、生態環境,與自然和諧相處。

      一起讀《巴奈回家》一起隨巴奈親近土地、海洋,親近樹木與岩石,親近風、雨、花朵與陽光。──蔣勳(作家)

     

      聽巴奈那些深深穿透你的歌,聽她訴說半生的流離、失根的傷痛,我才意識到這片土地上持續不斷的掠奪與侵害,遠遠還沒有結束。她為傳統領域劃設爭議持續靜坐抗爭兩千多天,老實說,我也有過不解:總該有更能體現「效率」與「效果」、更能遂行「整合」與「溝通」的「運動策略」吧,非得如此自苦嗎?

      讀完這本書,我想我懂了:這不是所謂「運動」的「成功」或是「失敗」的問題,而是攸關「尊嚴」──那是凜然不容侵犯,不能讓步的底線。──馬世芳(作家,廣播人)

     

      二六四四天是抵抗與救贖同步在進行。抵抗時不免受傷,但那之後所獲得的自知、勇氣、救贖,會豐富自己並感染他人。《巴奈回家》很珍貴地成為原住民族回家之路的火種。

      希望這個運動所召喚過的人們,以及有機會閱讀此書的朋友,除了感知原民朋友的受苦經歷外,還能為族群主流化的平等理想一起努力。──李雪莉(非營利媒體《報導者》營運長兼總主筆)

     

      我認為《巴奈回家》也是一部關於survivance(「在困境中的」生存)的作品。跟著巴奈的敘事,你從台南至台東,從台北至紐約,再落腳在凱道與二二八公園。除了內本鹿的山,你也拜訪了一九九〇年代台灣的地下音樂界,乃至於Covid-19肆虐下的二二八公園。你體會到,就巴奈與那布而言,回家是為了生活,生活是一系列的抵抗,抵抗同時也是生活。──洪廣冀(台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副教授)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巴奈 Panai Kusui

     

      歌手、詞/曲創作者、原住民族權利倡議者等多重身分。年輕時流浪在城市之間,獨自面對恐懼、焦慮,與來自原住民族血脈的身分。作品色調濃重沉鬱、簡單坦率如利刃,直指寂寞與對自我的反覆質疑。在台灣多項人權、環境運動上,她都選擇挺身而出,以音樂做出宣告與反抗。2017年起為《原住民族土地或部落範圍土地劃設辦法》排除私有土地問題,於凱道、二二八紀念公園紮營抗議超過2600天。

     

      個人全創作音樂專輯有《泥娃娃》(2000),2020年發行的《愛,不到》於次年獲得中華音樂人交流協會2020年度十大專輯、入圍第32屆金曲獎華語女歌手獎並獲得第12屆金音創作獎評審團獎殊榮。

     

      2017、2018年在抗議期間於街頭深夜錄音完成EP《凱道上的稻穗》、《凱道巴奈流浪記》。2021 年新冠疫情期間,巴奈在社群發起「寫一首新歌直播計劃」,而後與好友組成「青山在co.」樂團,獨立發行專輯《沒有依靠的人》。2023年有感於原住民國中生自殺事件,發表單曲〈你說你又沒有推他〉(feat. 巴大雄)。其它音樂作品與音樂製作還有《停在那片藍》(2008)、《Message》樂團同名專輯(2008)、《Niyaro nu wawa》小孩子的部落/都蘭阿美族語童謠專輯(2014)。2024年與金曲製作人柯智豪合作推出首張台語專輯《夜婆》。

     

    徐璐

     

      基隆出生長大,高中畢業後離家去念淡江大學英文系,當時是淡江文理學院。受到導師王津平、李元貞等人的影響,開始關心社會議題,拿起相機走訪鄉鎮。

     

      擔任過《八十年代》主編、《自立晚報》記者、台北之音台長、華視副總及總經理。在報社時期曾經受邀擔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訪問學人。

     

      40歲後,每年都會存錢用來實現自己一個人漫遊歐洲旅行的夢想。

      48歲時,大學時代累積的能量化成召喚,開始投入與文化、鄉鎮有關的「中華電信基金會」,及「台灣好文化基金會」。

      出版過:《歷史性、大陸行》、《北京最後採訪》、《暗夜倖存者》、《我的台東夢》。

      56歲時移居台東。62歲時決定退休。現仍定居台東。

    規格說明

    平裝 / 288頁 / 14.8 x 21 x 1.83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