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魅:臺灣後殖民書寫的野蠻與文明

作者: 李時雍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23/04/1
時報出版
優惠售價
NT$347~383
商品編號: 9786263534131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 規格
  •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從臺灣文學看臺灣社會歷史的文明與野蠻變遷
    重思文明銘寫於野蠻之作,跟隨文字與影像復返迷魅思考

    王德威、梅家玲撰文推薦
    王鈺婷、朱惠足、李育霖、林妏霜、
    詹閔旭、劉紀蕙、鄭毓瑜等學者作家一致推薦

    國立臺灣文學館2021年臺灣文學傑出博士論文獎、
    臺灣中文學會第九屆四賢博士論文獎第三名


      本書關注臺灣文學與歷史文本中「野蠻」一詞概念遞變的系譜,尤其置諸殖民現代性情境下與所謂「文明」呈現的對峙。野蠻的指稱,伴隨外來者的視線,成為帝國藉以迻譯、區分他者,排除或治理的話語政治;而歷經清治、日治被視為「化外之地」、「蕃地」的臺灣,既呈現與東亞殖民主義接觸的問題性,也帶來具體的戰爭、文化衝突。

      班雅明(Walter Benjamin)描繪的歷史天使,以背對過去、襲捲進未來之姿,質疑著現代名之「進步」的風暴,他疑問歷史是統治者的歷史,「沒有一座文明的豐碑不同時也是一份野蠻暴力的實錄」;沿此,重新追問「野蠻」,不僅為指出「文明」的自我辨識、常立基將他者銘刻為野蠻的歷史過程,同時欲指出其與野蠻暴力的毗鄰,亦即文明內蘊的野蠻性。對文學藝術而言,更重要的是,當代創作者如何以書寫,重新爭議統治者銘寫的記錄,即思考殖民歷史的從屬者(the subaltern)如何可能發聲?

      在本書中,將聚焦幾個歷史事件環節,包括1914年太魯閣戰爭,1930至1931年賽德克族以傳統儀式起事反抗日殖民者的霧社事件,隨之遺族遭致鎮壓、屠殺與移住川中島,1942年日本因應太平洋戰事而徵募原住民高砂義勇軍前進南洋,以及戰後蘭嶼延續殖民體制而陷於被犧牲的地位,引爆為1988年達悟族人發動第一場反核廢料貯存場的抗爭運動。這幾個相互鑲嵌的歷史時空,呈現二十世紀臺灣所歷經接觸地帶(contact zone)上,語言以至文化慣習等交混或隔閡、野蠻與文明的重要論題。論及的作者含括小說家、後殖民作者、原住民作家、歷史書寫、生態書寫者等,他們共同呈現一種面對盤踞的現代性啟蒙思維的反思,進而分別以復返傳統性、迷魅、神話、另類歷史等,形成本書嘗試指出與現代理性祛魅相對的復魅(re-enchantment)之姿:復返與自然、土地連繫的嶄新野蠻思維,呈現諸樣的歷史。
     

    規格說明

    平裝 / 320頁 / 14.8 x 21 x 1.6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