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動物在「說話」:從狼的「方言」、取「名字」的海豚,到鸚鵡的語意理解……由演化適應到動物行為學,傾聽「話中有話」的動物,揭開物種溝通的奧祕

作者: 艾列克.克申鮑姆 Arik Kershenbaum
譯者: 王惟芬
出版社:臉譜
出版日期:2024/12/07
臉譜 「人類真的是地球上唯一擁有語言的動物嗎?」
優惠售價
NT$380~418
商品編號: 9786263155602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 規格
  •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人類先祖何時開始說「人類語」?💬
    💬動物之間會說「動物話」嗎?💬
    💬我們有沒有可能跨越物種藩籬,與不同動物展開「交談」?💬


    林大利(本書審訂者)/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副研究員
    嚴宏洋/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特聘講座教授
    ——推薦

    ▍「人類真的是地球上唯一擁有語言的動物嗎?」

    在交通噪音成為生活中沒完沒了的惱人背景音之前,地球上充滿動物聲響──蟲鳴、鳥叫、野獸咆哮。
    早從史前時代起,人類就想搞懂自己所聽到這些動物聲音中的意思;也難怪放眼全世界,
    幾乎所有文化都有說話的動物相關的想像故事。有賴於20世紀動物行為學的發展,
    今天我們突破了這些故事的框架,轉而以演化的脈絡思考動物行為,以及動物用什麼方式、又是為了什麼而相互溝通、形成社會。

    本書作者艾列克.克申鮑姆是英國劍橋大學的動物學家,逾十年職涯以研究「動物如何透過聲音溝通」為發展重心——
     
    🐺克申鮑姆曾前往北美與歐洲狼群出沒的荒野蹲點、側耳傾聽,發現不同地方的狼所發出的威嚴嚎叫,疑似存在「嚎腔」不盡相同的「狼方言」。
    🦜在頗具規模的鳥園內,這位動物學家觀察乍看好玩的鸚鵡學舌,試圖理解鳥兒究竟聽懂多少「人話」、
    牠們自己又會說多少;同時他也探索這些渾身羽毛的小傢伙有無類似人類「指涉」抽象概念的能力──答案可能出人意表。
    🐵作者還與研究團隊遠赴越南山區的偏僻叢林,考察罕見的長臂猿奇妙的歌聲:這種猿類是否可能以殊別的歌唱方式,針對諸如豹、蛇等不同天敵,發出有所區別的警告?
    🐬克申鮑姆也參與訓練海豚的計畫,試著用「向動物提問」的巧妙實驗來探知海豚發出相似哨音時,是否也是要傳達相近的意思。

    人類與其他動物有何不同?差異在於語言的使用嗎?或者我們只是非常聰明的猿類?誠然,人類有詩歌、戲劇、音樂、書籍,
    但我們獨特的語言能力,終究仍要歸功於自然界隨處可見的複雜溝通。我們的語言也許與其他動物的互動存在本質上的差異,
    但窮本溯源,其實都基於相同的需求:在複雜社會中,個體間要告知彼此許多複雜之事。從書中這七個物種溝通的方式,
    讀者能看出語言在演化中發展的軌跡,繼而更加認識自己,也更理解語言的本質。

    【各界好評】
    《聽,動物在「說話」》的作者在引言裡明確表明:「本書幾乎完全聚焦在聲音上。」他在前六章中分別以狼、海豚、鸚鵡、蹄兔、長臂猿、黑猩猩為例,介紹了這六種動物所發出的聲音特色,以及從行為反應的觀察上去推斷,各種動物所發出的特定聲音所代表的生物意義。作者最後以諸多語言學的理論去探討「是什麼造就了語言?」有興趣想了解:(1)動物是如何使用聲音訊號進行溝通;(2)在動物的演化過程中,為何聲音會是被天擇機制青睞的主要溝通方式,這兩大議題的人們,這是一本很好的入門書籍。
    ──嚴宏洋/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特聘講座教授

    一本關於交流的書能夠以如此平易的方式寫成,又引人入勝,實在是再合適也不過的讀物,將會讓你以全新角度認識豐富多元的大自然。
    ──《恐龍一億五千萬年》(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Dinosaurs)作者史提夫.布魯薩特(Steve Brusatte)

    以嶄新視角審視一個吸引人的主題。
    ──《裸猿》(The Naked Ape)作者德斯蒙德.莫里斯(Desmond Morris)

    這是一趟趣味的動物交流科學之旅,帶我們進入海豚發出「喀答」響的海洋世界,也讓人了解狼的口音,同時又揭露我們自己的語言和這個世界的奧祕。
    ──iWeekend

    規格說明
    • 規格:平裝 / 316頁 / 21 x 14.8 x 1.7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