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財富與富人們隱密棲地的實地踏查報告
都會中財閥勢力與富豪特權的暗黑民族誌
洪敬舒 | 臺灣勞工陣線協會研究部主任
黃克先 |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危殆生活》作者
盧郁佳 | 作家
丹尼.道靈(Danny Dorling) | 《大減速》(Slowdown)作者
——推薦
貧窮與超乎想像的富裕並存於同一時空,甚至往往就在倫敦同一條街上,
街道兩端連起超級富豪坐擁的萬貫家財,以及窮人在當中愈陷愈深的赤貧跟剝奪。
究竟是什麼,讓屬於公眾的都市變成這副模樣?
在倫敦這座國際大都市,有錢人的數量及資產規模正以驚人速度增長。超級富豪是這座城市最令人不安也最神祕的存在。
他們過著不論在社會、政治或環境層面上,都不具永續性的生活,也成了我們這時代亟待解決的問題。
上世紀至今的歷代英國政府蓄意建構一種政經生態系,去支撐匯集於私人手中的極端財富;
主政者稱之為「一道能讓大小船隻一起上漲的潮水」。實情是,貧富差距已達到難以想像的地步,
倫敦精華地段富人飲美酒、搭名車、享豪宴、著華服的同時,同一區內38%的兒童卻生活在貧窮中。
我們對這群富豪的認識少之又少。他們是誰?他們怎麼看待自己,看待別人,看待倫敦?他們錢打哪來?又是怎麼花錢?
他們如何與自己的金錢共處?身為倫敦大學金匠學院社會學者的作者卡若琳.諾斯用「腳」探究了這些問題。
她走入倫敦街道四處踏查,並匿名訪談富人、富人家屬,以及為這群人效命的服侍者階層等數十名人士,
藉此揭開倫敦富豪生活的簾幕。循著金錢在都會中流動的路徑,她造訪了會員制俱樂部、富太太的客廳、
投資銀行大樓、離婚律師辦公室、王家地產附近的巷弄……直擊富豪各種不尋常的活動。
在本書中,作者會帶讀者共同見識超乎常人想像的另一種「都會平行時空」:
為富人打理財務與庶務的「家族辦公室」業務是無奇不有,包括組織法律團隊協助奢華度假期間玩過頭闖禍的年輕人脫身,以及前去尼泊爾營救徒步旅行半途病倒的富裕老太太。
在倫敦置產、工作與定居的俄國富豪婚姻觸礁時,往往刻意選擇回莫斯科發動離婚程序,好保障「準前夫」最大權益,甚而可能早早藉境外公司將資產挪至「安全處」,以防「準前妻」染指數億英鎊財富。
2007-08年金融海嘯讓全倫敦勒緊褲帶度日,但知名的海德公園一號建案有近90戶高級公寓仍以天價售出,且七成登記在企業而非個人名下;夜間時大樓一片漆黑,顯然功能為投資標的而非真正住宅。
某戶豪門中,女主人自顧自熬夜看電視到清晨五點,僕役只能隨時待命、一路伺候各種需求,更被下令不得擅離食物儲藏室。有時主人會表示要睡了,僕役便可下班,但她卻也曾逕自就寢,不說一聲,讓僕役等到天亮。
私立菁英院校內,豪門子弟未畢業便先獲得銀行內定職位,只因有個某某企業執行長老爸,或者家中認識某某企業執行長;再不然,畢業想開公司的話,找爸媽掏出一千萬鎊前期投入資金也沒問題。
光雕設計廠商某日被一名未預約的寡頭案主直接用私人飛機載走,因為對方臨時起意要在遊艇上安裝光雕;這些高檔豪華的交通工具,說白了即是另一種炫富舞台。
數年來,諾斯追蹤富人的生活模式、謀生之道與居住環境,寫下這本對倫敦最富裕居民與最精華地段的探索紀實。
她要讓屬於這群人的倫敦進入讀者視野,並帶領大家反思:以財富或階級劃分得壁壘分明,不存在人際互惠、
集體生活與鄰里互動的城市,會是多麼慘澹淒涼的光景?本書以專業社會學視角與深刻的文字,
呈現出現今這財富極度不均時代大都會殘酷的社會斷面,更邀請讀者思索心目中宜居而和諧的城市,應該是什麼樣貌。
┤海內外好評推薦├
這本《我所看到的上流生活》寫的是當代煉金術。不同於中古世紀用什麼蜥蜴尾、蟾蜍皮,卡若琳.諾斯筆下的現代煉金素材,是金融投資避險、藝術品交易,也是房地產、信託、為子女精心挑選的學校,甚至還有慈善事業、離婚官司、環保洗綠、避稅洗錢──凡事都可煉金,而且成功率與報酬倍數之高,令人咋舌。
煉金沒有錯,但是就像諾斯說的,「金錢可以轉化為東西:擁有愈多錢,就能擁有愈多東西」,這些東西還包括干擾他人的人生及社會價值的權力。於是,社會老是將貧窮、流離、窮苦人視為社會問題,卻未曾想過:讓財富無節制集中,才是這個世界最大的社會問題!
──洪敬舒/ 臺灣勞工陣線協會研究部主任
財富、權勢會將普通人常見的性格缺陷與心結增幅放大,變成高聳的大廈、將街區封閉改道、將賤民逐出新貴的高牆領地。作者呼籲政府打破保護黑錢的資訊高牆:防制洗錢、追查逃稅、向非薪資所得加稅,用這些收入提供綠地、圖書館、社宅和福利,使社區宜居,相信這些更值得臺灣努力。
──盧郁佳/ 作家
(作者)以快速的步伐走過倫敦鉅富的生活、家園與各種事務之間,令人瞠目且深感不安。
──丹尼.道靈(Danny Dorling)/《大減速》(Slowdown: The End of the Great Acceleration—and Why It’s Good for the Planet, the Economy, and Our Lives)作者
一部精采又重要的紀錄,描述了由極端財富宰制、也為這些財富而存在的城市。
──安娜.明頓(Anna Minton)/《大資本》(Big Capital: Who Is London For?;暫譯)作者
令人大開眼界……半是指南,半是對日益擴大的貧富差距之控訴。
──《金融時報 》(Financial Times)
當代版《坎特伯雷故事集》……本書負有嚴肅的使命。
──《泰晤士報》(The 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