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如何改變世界:從十三個帝國的崛起與衰落,看帝國主義與殖民如何形塑今日全球文明與政治的樣貌

作者: 羅伯特.阿爾德利克
原文作者: Robert Aldrich
譯者: 林玉菁
出版社:臉譜
出版日期:2022/06/09
定價:520元
ISBN:9786263151123
臉譜
優惠售價
NT$411~454
商品編號: 9786263151123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 規格
  •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從文藝復興到今日,五百多年來,不同形式的帝國強權一直是政治地景上的要角。
    它們留下來何種遺產或遺毒?後殖民時代又有哪些重要議題值得我們關注?
     
    本書談的是十三個與世界密切相關的帝國故事。大航海與跨洲探險活動興起後,
    殖民者與政治當權者運用殘酷手段、衝突對抗、英雄主義、壯闊的探險,以及商貿活動與利益爭逐,
    來餵養並壯大帝國野心。十五位專業歷史學者運用今日大量的研究資源,
    從帝國政府與殖民拓墾社會中一般平民扮演的角色,探討到強權治理下
    生態、勞動、科技、經濟模式與文化傳播等諸多面向的變遷,
    挖掘了這十三個帝國崛起、衰落,甚至留下餘波不斷的發展進程。
     
    現今對於探究帝國主義的興趣,背後其實有連串的問題尚待深入檢視,包括──
     
    ❏外國統治是為被殖民國後續的獨裁政權與貪腐打下了基礎,
    抑或是種下多元主義、民主制與議會政治的種子?
    ❏經濟動機是否為支撐起帝國向外擴張、蔓生的主要根柢?
    而帝國主義又是否為現代工業發展與金融資本主義下的產物?
    ❏歐洲文化的擴張是對殖民地社會、當地文化與傳統帶來「致命影響」,
    還是引進了從性別歧視、階級嚴密、不平等的「封建主義」中解放的可能性?
    ❏帝國主義者是英雄還是惡棍,抑或是介於兩者之間的某種角色?
    被殖民者總是被害者嗎?是否可能是殖民計畫的合作者,甚或受益人?
     
    除了將探討焦點放在帝國本身,本書也逐一檢視政權擴張和收縮的模式與循環、
    帝國推動者行動背後的意識型態,以及殖民擴張的作用力反彈回母國後,逆向對殖民者帶來何種影響。
     
    本書不侷限於古老的編年史與地圖集形式,內容探討也不僅涉及軍隊及行政組織,
    而會檢視社會文化的諸多層面,以了解殖民者如何在遙遠的土地與人民身上烙下印記,
    最終也因殖民活動重塑了自身。書中精確刻畫出「帝國時代」所造就今日全球文明的多樣化圖像,
    既非對殖民歷史抱著不切實際的懷舊情緒,也不是對帝國心態進行憤怒而極端的苛責。
    最核心的目的,是要刺激讀者追問:過去如何形塑了現在?全球(前)殖民母國與(前)殖民地
    無不努力試著理解這條曾讓兩者緊密相連的「臍帶」。從社會文化架構的變形、民族認同、
    意識型態,一直到堪稱標誌著今日世界的全球化現象,統統都還籠罩在帝國主義尚未完全散去的陰影下,
    本書是綜覽並理解相關歷史軌跡的必讀之作。

    規格說明

    平裝 / 344頁 / 22 x 17 x 1.85 cm / 普通級 / 部份全彩 / 初版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