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也會繞路,但是命運將指引它回到原地。也許它繞路是為了給我餘裕,才能真正打開掩埋的暗房,讓痛苦曝光。」
人的一生要經歷幾次炙烤呢?不經歷過,不能證明那是至美,那是至親嗎?楊佳嫻以火自況:「與其做一苗燄火,我總以為自己是更強,更深闊,更鮮烈更頑豔的存在,如小火山群,隱隱約約地加熱,千年萬年地蓄積,版塊最脆弱處即最活躍處,在最底裡自行分泌太陽。」
《小火山群》共收錄三十五篇散文,分為「十八歲出門遠行」、「凹陷處」、「逝者Ⅰ」、「突出物」、「逝者Ⅱ」五輯。
楊佳嫻說:「『十八歲出門遠行』諸篇文章,恰好寫在妹妹過世前,忽然就變成了鹽柱,敬獻給亡者與存者。『凹陷處」』可視為燼餘錄或焚城錄,『突出物』因為突出,閱讀裡停駐得久,腳印踩得比較深。『逝者』,有遠,有近,不妨礙他們都是我的一部分。」
本書記錄了早慧敏感的文藝少女如何成為作家的線索,書寫情感與文學,啟蒙與幻滅,記憶與消逝。
◎關於寫作
初戀的開始與結束,帶來所謂痛苦——實實在在地感受到胸膛內面被劃傷,手指觸按不到的地方,不知道如何止血,只能等待自行痊癒。當痛苦擠迫到了一個地步,我必得做些什麼。是緩解,是疏通,是人們稱之為「抒情」的那件事情——我開始為自己寫作。
◎關於父親
久違的父親,我記得許多他的好,細碎的,也像那些我在昏睡中途偶想醒來捕捉到的吉光。它們被埋入最普通的時間的厚土,不是電影中的復活墳場,我記得它們是砂金,不是惡泉。
◎關於家庭
血緣帶來重壓,那叫做家庭的物事,本來就是我的寫作裡最初的破裂根源;現在,這根源縮小了體積嗎?剩下兩個人,沒有誰跟誰相依為命,不過是各自變得再堅硬些。
推薦序|長輩/湯舒雯
推薦序|再魅之必要/黃崇凱
【輯一|十八歲出門遠行】
再會,白雪公主
愛麗絲夢遊秋海棠
楊惠珍及其他
共此(地下室)燈燭光
叛逆與情色
洋流裡熱暖的血
我的紅色小史
抒情即將發生
一個多風的午後
畫錯重點
我的純散文時代
埋金
指南山下雲夢
書城。日夜旋轉的唱盤
最後一扇門
【輯二|凹陷處】
賣火柴小女孩的火柴
浮光冬日林墟
我們的獨角馬
動物園二帖
【輯三|逝者Ⅰ】
從未失去的庭園:懷李渝
袈裟下,埋著一瓣茶花:悼周夢蝶
泥濘亦是這般真實:悼也斯
【輯四|突出物】
藏在裡面的妳:《那麼熱,那麼冷》
同命鳥及其堅執:《地文誌》
——附錄|島嶼反響:我書架上的香港文學
藍血人:《光上黑山》
這時代的突出物啊:《犄角》
大雄補天:《銀河系焊接工人》
世人與畸人:《小塵埃》
亂世佳人與昨日世界:《飄》
回來:《九重葛與美少年》
與死神接第一吻:《易士詩集》
藝術是尖的:《木心談木心》
浪蕩子與小鐵屋:《新詩十九首》
青春即黃昏:為龍瑛宗寫
【輯五|逝者Ⅱ】
退回洞穴
【後記】炎上
平裝 / 232頁 / 14.8 x 21 x 1.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