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國界的公民思辨:如何與異溫層交流?沒捐錢給難民是錯的嗎?當代倫理學大師談全球化時代的道德難題

作者: 克瓦米.安東尼.阿皮亞 Kwame Anthony Appiah
譯者: 盧靜
出版社:麥田
出版日期:2024/05/04
ISBN:9786263106345
麥田出版
優惠售價
NT$301~331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 規格
  •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與漢娜.鄂蘭齊名的世界百大思想家
    獻給紛亂時局最迫切的一堂思辨課

    ★美國人文獎章、斯賓諾莎獎得主  結合個人生命經歷與時代省思的代表作★
    ★亞瑟.羅斯圖書獎得獎作品★
    ★亞馬遜網路書店4.4分高分評價★


    ▍本書特色
    1.    本書廣泛舉例和援引軼事說明超越民族與國界的世界主義論點。從維多利亞時期冒險家的世界主義思想談起,到二十世紀無國界醫生普世主義的理想追求,反思我們對陌生人的道德責任。
    2.    本書主題包含倫理決策、多元文化多樣及全球化等,切合全球各國關係密不可分的社會現況之下,人們面臨的迫切道德議題。
    3.    當代倫理學討論的熱絡在於眾聲喧嘩,而阿皮亞則提出嶄新的觀點:反對透過理性論據形成共識,因為強辯往往不能使人心服,反而使我們失去對話的可能性。
    4.    本書作者不僅在思想界耕耘多年,同時也是影響世界的十位哲學家之一。除了以其世界主義的思想廣受學界與文化工作者的盛讚,以及《紐約時報》、《衛報》等國際媒體一致好評,也曾榮獲美國對外關係委員會亞瑟·羅斯圖書獎、美國國家人文獎、美國布蘭迪斯大學Glittler獎等多項殊榮。
    5.    老牌出版社諾頓重磅推出的「我們時代的議題」系列書籍之一。問世近二十年的二十一世紀暢銷倫理學經典論著、譯成十三國語熱賣言全球。

    ▍內容簡介
    全球化時代的交流不再受國界與文化隔閡,
    為什麼世界的紛擾仍未因此削減,人們也依然無法和平共處?
    多元文化背景的當代思想家阿皮亞剖析,當人人都是「世界公民」,
    如果你的傳統不符合我的正確,該如何討論對與錯?

    「讀完這本書後,我感覺自己變成了一個更好的人。」──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帕慕克


    東非女性割禮是壓迫女性的陋習,還是應受維護的傳統?一定要捐助無淨水可喝的孟加拉村民,才能算是「好人」?當我們光憑網路就能與地球彼端的人建立連結,也就不僅止於隸屬一座城市、一個國家,該如何在與陌生人共享世界的今日,面對不同文化、立場相左的人,真正理解多元而迴異觀點並與之共存?做一個世界公民,除了對他人負有道德義務,也必須尊重異文化的生活方式,這既是一種理想,也是一項挑戰。

    作者阿皮亞以其豐厚的家族及成長背景出發──出身於迦納阿散蒂政治世家的父親、活躍於庫馬西社會的英國作家母親──從歷史、文學、哲學等多重角度切入,並以他在迦納、英國、美國三地生活的經驗為基礎,譜寫一本給近八十億人在地球村裡共同生活的道德宣言──即便不同文化形塑出天差地遠的價值觀,而分歧各方都認為自己才有道理,展開交流、找出共通點,終將達成理解。

    在面臨全球秩序崩解與重組的時代下,透過尋找彼此的共同點,人與人之間將不再針鋒相對,也得以在相互影響的同時,同樣重視地域差異與文化保存,並在這紛亂、多元而充滿活力的世界中,成為更好的公民、創建共榮的社會。
     

    規格說明
    • 規格:平裝 / 272頁 / 21 x 14.8 x 1.7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