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時遠見:時間感如何影響決策,人類如何擺脫短期主義的危局

作者: 理查‧費雪 Richard Fisher
譯者: 張毓如
出版社:麥田
出版日期:2024/01/06
語言:繁體中文
麥田
優惠售價
NT$395~435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 規格
  •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世界加速崩解的同時,能活著看到二十二世紀的世代已經出生了◢◤

    「一部文字優美、冷靜勸說,但具有急迫感的書。」──伊恩‧麥克尤恩

    ◢◤全球共同危局 ╳ 人類時間觀 ╳ 認知心理學◢◤
    BBC資深記者──理查‧費雪──深思熟慮之作

    詹宏志∣作家、出版人  
    何飛鵬∣出版人、企業家 
    顏擇雅∣作家、文化評論人
    ──盛讚推薦

    ▍▍金字塔、巨石陣、大教堂耗時數百年才能完成,古人為何會開始明知此生看不到成果的計畫?
      快轉至數千年後的人類世,現在的人們又是用什麼時間跨度的眼光做出決策? 

    福特汽車在一九六○年代因為競爭對手的壓力,趕著兩年內設計量產出小車Pinto,致命的瑕疵導致多起意外;傳承五代的百年家族企業鐵姆肯公司,敵不過投資人的獲利要求,被迫分割公司,終結傳奇;華爾街因為短視重新包裝不可靠的次級房貸,引發二○○八年的金融危機……我們對於這些短視決策釀成災禍的事例並不陌生。

    這種短期主義隨處可見。我們可以在商業中看到:財務季度主導企業思維、市場股東的需求,鼓勵公司領導者只進行週期思考。我們可以在民主政治中看到,促使政治人物只考慮對下一次選舉有幫助的政策。我們可以在環境議題上看到,當前的經濟競爭讓各國無法真正合作解決氣候變遷和海洋酸化的問題……


    ▍▍但人類並非一直都是這樣的,我們如何走到今天?
      不同的時代、民族、文化、語言的人如何看待時間,又如何規劃未來?

    古羅馬人相信命運,認為時間朝他們流過來,未來不會改變。他們腦中的未來是「靜止的現在」,認為後世之人將跟他們有著同樣的需求和生活;
    早期的基督徒認為時間由創世開始,會在末日終結。於是他們一直在等待。這種末世觀滋生出一種短期主義,認為應即時狂歡,任何阻擋大災厄努力都是徒然。

    直至一千年多後,科學接手了時間觀:地質學家赫頓發現了地球存在數十億年的證明,「深時/deep time」的發現自此顛覆了人類對時間的認知,西方社會經歷了一場深刻的變革,歷史學家將其稱為「發現未來」,哲學家康德在其中看到了啟蒙文明的新高度;再來,時鐘的普及使眾人同步,帶來集約化和商品化,工業使時間成為「可以操縱、管理、控制的可量化資源」,在西方產生深遠的影響;最後是電腦,以光纖速度前進的數位發展,我們的分秒決定都左右人類的未來。

    BBC未來頻道資深記者理查‧費雪在書中詳細闡述短期思維如何主導西方社會,為什麼這可能對未來帶來災難,並探討了歷史性的以及現實世界中具有長遠眼光的例子。
    費雪除了從心理學、認知科學、社會學、人類學、甚至語言學,探討我們對短期思維的時間偏差外,還提供了一些方法,包括納入透視思維,即以未來存在的心態來看待生活,擁抱長深時遠見之美。

    「人類所做的一切、所處當代的微小勝利,以及我們所講述的所有歷史,只是人類尚未完成之事的序曲。」
    ──H‧G‧威爾斯

    規格說明
    • 規格:平裝 / 384頁 / 21 x 14.8 x 2.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