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童年

作者: 華特‧班雅明
原文作者: Walter Benjamin
譯者: 王涌, 宋淑明
出版社:麥田
出版日期:2023/02/16
語言:繁體中文
定價:350元
麥田
優惠售價
NT$277~306
商品編號: 9786263104051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 規格
  •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二十世紀最後的精神貴族.二十世紀最偉大的文學心靈.最重要的歐洲知識分子
    華特‧班雅明的唯一散文自傳


    「一九三二年身居國外的我已開始明白:
    我可能很快地即將與自己出生的那個城市作長久甚至是永遠的分離。」

     

    ◎  二十世紀最美妙的隨筆之一,最容易親近哲學家華特‧班雅明的內心世界
    ◎  收錄1938年完成的【最後稿】,以及【最後稿】前的另一成稿【基森版】,繁中版唯一收錄最完整的版本。
    ◎  吳明益(國立東華大學華文系教授)/胡晴舫(知名作家)專文推薦

     

    =推薦語=

    ◎ 只要是從回憶出發,而非由現下經歷,或是以童年的角度來下筆時,班雅明便能清楚直接地書寫他自己。……《柏林童年》中的自白與沸騰的痛苦感受才可能精髓呈現。——蘇珊•桑塔格

    ◎ 所發生場景中的空氣,在班雅明所描述的故事中正要復甦的,是致命的。凝視它的目光是已經被判死刑者的目光,護衛它的是被判死刑的人。柏林的灰燼瓦礫回應堅強的精神內在力量,也就是一九○○年左右的柏林。——阿多諾

    ◎ 《柏林童年》就像是班雅明捕捉自己的記憶與思想蝴蝶,所建立的三十個標本,那裡清楚又幽微地展示著他想要展示的「純粹意義」。——吳明益(國立東華大學華文系教授)

    ◎ 一向藏身在城市陰影之下猶疑蹉跎、徘徊不定的羞澀文人,頭一次公開現身,親自當嚮導,帶領讀者走進了他童年時代的城市地形圖。——胡晴舫(作家)
     

    =特色=

    ◎ 西方評論家譽為「我們這時代最優美的散文創作之一,而它卻很長時間幾乎不為人所知」。

    ◎ 本書共收錄《柏林童年》前後期兩種版本,一為1938年完成的【最後稿】,一為【最後稿】前的另一成稿【基森版】。前後內容和篇章都經過作者大量修訂排序,透過前後兩種版本的對照,讀者當可一探班雅明當時寫作的思辨過程。

    ◎ 班雅明正式以第一人稱寫作,以不拘文體的片斷文風審視其童年時代柏林生活中的人與事。

    ◎ 這部童年回憶既是他難得一見的個人化作品,又是他對威廉時代的分析與批判,這種對現代性及其起源以及意識形態的批判,又是與他的其他作品一脈相承的。

    ◎ 《柏林童年》(1932~1938)包含了班雅明這期間寫作的思想主題,如對語言、藝術乃至本體論的思索等,又包括其在〈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作品〉和對波特萊爾以及巴黎拱廊街研究中的著名意象與隱喻,這些意象與隱喻都代表著班雅明思想和文學形象的主題是不斷重複出現的、寓言式的形象。


    =本書內容=

    1. 書稿兩種版本緣由

      班雅明於1932年正逢他對當時德國政經形勢失望而流亡巴黎之際時寫作本書,1938年完稿。1981年人們在巴黎圖書館發現班雅明1940年離開該城前偷偷藏在那裡的書稿,其中就有1938年寫成的《柏林童年》最後稿。1988年人們又見到了班雅明該書的另一成稿,由於該書保存於德國的基森市,因而稱之為《柏林童年》基森版。
    鑑於基森版和最後稿在內容上有明顯的不同,而且都是經班雅明親自整理的,前者出自該寫作的早期,一個出自晚期,故本書一併收入。


    2. 「漫遊者」、「寓言作家」、「收集者」敘事風格的展現

      第一人稱書寫、片斷式的書寫,全書由三十段各自獨立的文字組成,整個文本不具備一般回憶錄和敘述文本在時間、事件、人物的連續性。以無處不在的敏銳洞察和細膩筆觸,柏林的都市生活景象:勝利紀念碑、動物花園、電話機、西洋景、捉迷藏、小人書、幽靈等,透過班雅明獨特的對不易察覺細節的捕捉與玩味,無不以一種信息和感受極其密集、深入的方式呈現。

     

    3. 不只是一本單純的自傳,並審視個人記憶與城市歷史的關聯

      班雅明本人曾多次表示不願將該書簡單地看成是自傳性的童年回憶。在1938年寫成的《柏林童年》最後稿中的〈序言〉中,他寫道他有意喚起心中那些在流亡歲月裡最能激起思鄉之痛的畫面,即來自「童年」的畫面。這種「有意識回憶」不同於日常回憶的地方,在於「自主行事」——它不依循時間序列,也不屈就外在的完整,而只是追尋事物內在的關聯,如接續在〈序言〉中所寫:「這思念的情感同樣也不應主宰我的精神。我努力節制這種情感,旨在從必然的社會的無可挽回性,而不是從偶然性的個人傳記角度去追憶往日的時光。」而這樣一本有意識的散文輯錄,正是班雅明「努力想捕捉大城市的生活經驗在一個市民階級孩子心中留下的畫面」。
     

    4. 與其學術研究主題相呼應

      童年回憶凸顯的個人生命之內在必然最終映現的是大都市的必然容貌,因此,班雅明在論及《柏林童年》時就曾指出:人對大都市的體驗是如何深植於在該城市度過的孩提時代。
    對班雅明而言,對現代都市生活的體驗並不單純是對個人生命的體驗,而更多是由此對正處於成型中之現代主義的體驗。班雅明研究學者Uwe Steiner指出:「《柏林童年》與《巴黎拱廊街研究》共同指向十九世紀下半葉,這並不單純是對這一歷史時間的關注,而是對現代主義之源起的關注。」

    規格說明
    • 規格:平裝 / 256頁 / 21 x 14.8 x 1.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