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談到職涯選擇時,「追隨你的熱情所在」是一句深植人心的口號。彷彿只要這麼做,就會是一條充滿光明的道路,能避開或吞下所有受薪階級工作中的苦,吃苦當作進補。然而,這款「熱情至上」的信仰儘管充滿吸引力,卻並非每個人都能因此獲得救贖。
在本書中,美國新銳社會學家賽克揭露「熱情法則」背後的巨大的陰暗面——這個想法如何營造出一種文化的正當性,能夠合理化並再生產出被剝削、過勞的白領階級勞動力,並因而更廣泛地強化了階級、種族和性別不平等。
建立在當代「資本主義需要的勞工理想型」與「美國文化期待個人表現出自我」這個矛盾的命題張力上,作者透過不同的研究方法,包括:大量訪談高教學生、追蹤畢業入職場的學生,以及職業顧問等;也使用量化資料如美國勞工調查以及實驗研究方法等,解釋為何「熱情法則」是如此吸引人卻虛幻不實,宛如選擇職業時的緊箍咒語,讓受高等教育的人深陷於此。
書中更進一步探問:為什麼「熱情」這樣的文化會占據人們選擇職業時的核心?在追求熱情的過程中,誰成功了,又有誰被狠狠拋下?透過這本書的實際研究,希望提醒所有求職者、教育者、高等教育管理層、產業領導者以及每一個人,重新思考,究竟我們對一份「好工作」或甚至「好好生活」的想像,到底是什麼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