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第一位獲頒諾貝爾文學獎的日本作家,
川端康成畢餘生之力追求的「日本之美」是什麼?
【首刷限量贈送 文豪雋永書籤】
「餘生」意識背後的歷史脈絡是什麼?
小說書寫如何將日本美學重新整頓為世界性資產?
從川端康成筆下的美麗與哀愁,透視日本戰後群體的沉淪與救贖
▍「日本文學名家十講」──用文學探究「日本是什麼」
▍楊照帶你從10位經典作家通讀日本文學史、思想史
夏目漱石 谷崎潤一郎
芥川龍之介 川端康成
太宰治 三島由紀夫
遠藤周作 大江健三郎
宮本輝 村上春樹
‧從明治到令和,橫跨三個世紀
‧第一套以經典文人為軸,深度導覽百年日本的重量全書
‧每冊皆附系列總序、前言、作家年表
▍全新系列.樹立日本文學新史觀──各界名家一致推薦
「石川カオリ的日本時事まとめ翻譯」版主
一頁華爾滋Kristin
戶田一康(作家、真理大學應用日語學系副教授)
王盛弘(作家)
江淑琳(文化大學新聞學系副教授)
李靜宜(作家、東美文化總編輯)
周慕姿(心理師、《作家的靈魂腳本》podcast主持人)
林廷璋(私人圖書館「櫞椛文庫」館長|文藝誌《圈外》總編)
林福益(城邦媒體集團業務總經理兼書虫公司總經理)
洪維揚(「幕末.維新史」系列作者)
馬欣(作家、影評人)
張鐵志(《VERSE》創辦人暨社長)
梅用知世(「就算知道了也對人生沒有幫助的日本小知識」版主)
章蓓蕾(日本文化譯介者)
葉美瑤(新經典文化總編輯)
詹正德(有河書店店主、影評人)
蔡瑞珊(青鳥書店創辦人)
蔡詩萍(作家)
蔡增家(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教授)
蔣亞妮(作家)
【按推薦人姓氏筆畫順序排列】
▍為什麼讀川端康成?
希望耐心讀完全書的朋友能夠從我這裡接到另外一份邀請,願意欣然將川端康成的小說當作是自己終生的情感教育與美學教育指引,不時重讀川端康成的各部小說,維持自我和世界之間的一份特殊美學關係,並永遠不要失去了細膩看待人情的可貴生命態度。──楊照
川端康成代表日本拿下諾貝爾文學獎的經緯為何?
短短的受獎致詞〈日本之美與我〉之中暗藏什麼樣的美學密碼?
為什麼年僅四十八歲,他就抱著「餘生」意識自殉式地寫作?
他的小說往往壓縮了大量訊息,讀者必須一一鬆解其中的「結」,
才能重重潛入其文字內在的豐美風景……
──日本敗戰與摯友之死帶來的陰影
川端康成生長於「大正民主」時代,經歷軍國主義風行的昭和年間,見證戰爭爆發時日本社會如何群情激昂,更親身體會終戰帶來的舉國恥辱。在日本戰敗與摯友橫光利一死去的雙重打擊下,影響他畢生創作的「餘生意識」就此形成。如此苟活的餘生,該何以延續?他決心尋找讓日本人能夠藉此重新站起來的理由。
──重建日本美的餘生使命
川端決心重新爬梳日本傳統陰柔之美。他以《東京人》描繪日本社會戰後群像,於《雪國》和《舞姬》追索傳統之美,在《古都》中彰顯京都風情,更留下融合法國散文詩精神與平安朝纖細美學的「掌中小說」,以「新感覺派」的美學意念創作,於字裡行間埋藏多重層次的人心流轉、強烈的時間感、人情美善之描摹,甚至有別於左派文學的社會關懷視角。本書帶領讀者細讀川端康成各篇名作,探討在戰後崇尚西方的風氣下,於現代經濟起飛的全新日本中,一位以重建日本美為己任的藝術家,以精湛的文字魔術,用一部部小說接連創造出融合古典與現代的獨到美學。
▍日本文學名家十講──經典十人書單
01 理想的藝術家生活:楊照談夏目漱石
02 陰翳的日本美:楊照談谷崎潤一郎
03 小說裡的人性羅生門:楊照談芥川龍之介
04 壯美的餘生:楊照談川端康成
即將出版──[2022-2023]
太宰治
三島由紀夫
遠藤周作
大江健三郎
宮本輝
村上春樹
日本在台殖民距今已落幕超過半世紀,
為何至今這個國家仍宛若幽靈,潛伏於台灣的集體意識?
面對這個孕育絕美文化,卻又曾發動殘酷戰爭的民族,
今日的我們可以如何重思「日本是什麼」,並再次量度與其緊密而矛盾的關係?
「日本文學名家十講」系列共分十冊,一冊讀一位經典日本作家,
進而綜觀百年日本文化。
作家楊照回歸年少原點,融貫逾四十年的學養思索與東西閱歷,
剖析經典十人,以其作品為核心,找到作家畢生主體關懷,
試圖瞭望日本難解的全貌,也映照今日的台灣文學風景。
「從十五歲因閱讀《山之音》而有了認真學習日文、深入日本文學的動機開始,超過四十年時間浸淫其間,得此十冊套書,藉以作為台灣從殖民到後殖民,到超越殖民,多元建構自身文化的一段歷史見證。」──楊照
作者簡介
楊照
本名李明駿,一九六三年生,台灣大學歷史系畢業,美國哈佛大學博士候選人。曾任《明日報》總主筆、遠流出版公司編輯部製作總監、台北藝術大學兼任講師、《新新聞》週報總編輯、總主筆、副社長等職;現為「新匯流基金會」董事長,News98電台「一點照新聞」、BRAVO FM91.3電台「閱讀音樂」、公共電視「人間相對論」節目主持人,並固定在「誠品講堂」、「敏隆講堂」、「趨勢講堂」及「天下文化人文空間」開設長期課程。擔任麥田「幡」書系策畫人,選書並主編日本近代文學史上別具代表性之作品。
長篇小說──
《吹薩克斯風的革命者》、《大愛》、《暗巷迷夜》。
中短篇小說集──
《星星的末裔》、《黯魂》、《獨白》、《紅顏》、《往事追憶錄》、《背過身的瞬間》。
散文──
《軍旅札記》、《悲歡球場》、《場邊楊照》、《迷路的詩》、《Cafe Monday》、《新世紀散文家:楊照精選集》、《為了詩》、《故事效應》、《尋路青春》、《我想遇見你的人生:給女兒愛的書寫》。
文學文化評論集──
《流離觀點》、《文學的原像》、《文學、社會與歷史想像》、《夢與灰燼》、《那些人那些故事》、《Taiwan Dreamer》、《知識分子的炫麗黃昏》、《問題年代》、《十年後的台灣》、《我的二十一世紀》、《在閱讀的密林中》、《理性的人》、《霧與畫:戰後台 灣文學史散論》、《如何做一個正直的人》、《想樂》、《想樂2》,與馬家輝和胡洪俠合著《對照記@1963:22個日常生活詞彙》與《忽然懂了:對照記 @1963》。
現代經典細讀系列──
《還原演化論:重讀達爾文物種起源》、《頹廢、壓抑與昇華:解析夢的解析》、《永遠的少年:村上春樹與海邊的卡夫卡》、《馬奎斯與他的百年孤寂:活著是為了說故事》、《推理之門由此進:推理的四門必修課》、《對決人生:解讀海明威》、「中國傳統經典選讀系列叢書」、《忠於自己靈魂的人──卡繆與《異鄉人》》、《矛盾的美國人:馬克.吐溫與《湯姆歷險記》、《哈克歷險記》》、「不一樣的中國史系列叢書」。
譯作──
《老人與海》。
相關著作:《壯美的餘生:楊照談川端康成【限量親簽扉頁版】(日本文學名家十講4)》《小說裡的人性羅生門:楊照談芥川龍之介【限量親簽扉頁版】(日本文學名家十講3)》《小說裡的人性羅生門:楊照談芥川龍之介(日本文學名家十講3)》《理想的藝術家生活:楊照談夏目漱石【限量親簽扉頁版】(日本文學名家十講1)》《理想的藝術家生活:楊照談夏目漱石(日本文學名家十講1)》《陰翳的日本美:楊照談谷崎潤一郎【限量親簽扉頁版】(日本文學名家十講2)》
總序 用文學探究「日本是什麼」
前言 解開文字之結──川端小說裡層層開展的豐美風景
第一章 餘生意識──川端康成的時代背景
翻譯川端康成
世代的革命
反共的麥卡錫主義
尋找生命意義的「六八革命」
唯一不變的是變化本身
東京奧運與諾貝爾文學獎
戰敗與失去摯友
戰後川端康成創作的轉向
被踐踏的民族自尊
童年生涯與《源氏物語》
川端美學的核心──物之哀
第二章 瞬間的切片──川端康成的掌中小說
〈燕子〉中季節的聯想
〈茱萸盜賊〉濃縮時間的藝術
〈茱萸盜賊〉女孩與女人交會
極短篇的掌中小說
散文詩與俳句
小林一茶的俳句
所謂的「新感覺派」
捕捉剎那的「新感覺」
化為風景的人──〈蟋蟀與鈴蟲〉
〈蟋蟀與鈴蟲〉帶來的「新感覺」
〈金絲雀〉的殉葬
被裁剪的〈相片〉
〈靈柩車〉的一瞥
〈阿信地藏王菩薩〉的菩薩傳說
〈阿信地藏王菩薩〉少女出現
〈阿信地藏王菩薩〉結尾的體悟
「白樺派」和「新感覺派」的抗衡
回應時代的川端康成
〈萬歲〉兩姊妹
〈萬歲〉對未來的想望
〈謝謝〉高濃度小說的展現
〈謝謝〉母親的提議
〈謝謝〉獨特的社會關懷
〈玻璃〉工廠光景
〈玻璃〉給讀者的提問
〈夜市的微笑〉對底層生活的描寫
〈夜市的微笑〉旁觀男女互動
〈夜市的微笑〉真誠的同情心
災難中的人──〈錢道〉
〈錢道〉錢幣落下鋪成道路
〈錢道〉末段的新生
〈滑岩〉上的信仰
第三章 新感覺派的崛起──讀〈伊豆的舞孃〉
川端康成與「孤兒感」
〈伊豆的舞孃〉開場的三種翻譯
「新感覺派」的主觀描繪
舞孃的對話
社會底層的舞踊隊
「聖」與「俗」的翻轉
探尋終極的美
「新感覺派」的情欲書寫
第四章 徒勞之美──讀《雪國》
女孩與站長的對話
車窗上女孩的反影
葉子和駒子
意義的經驗片段
日本旅情小說的始祖
Epiphany的片刻感受性
純真的駒子
徒勞之美
不成比例的回報
島村的眼淚
純淨無瑕的藝妓
駒子的掙扎
演奏的原音
譯本的問題
徒勞無功的愛情
醉後的駒子
島村的爽約
皺紗的明喻
永恆銀河出現了
無法忘記的陌生人
川端康成的長篇美學
海明威的「冰山理論」
脆弱的葉子
清澈得接近悲哀之聲
關於葉子之死
第五章 佛界與魔界──讀《舞姬》
少女的執念
創作的分水嶺──《舞姬》
餘生使命之完結
《舞姬》的開場
胸針、項鍊與耳環
拋錨的地獄之車
情人的質疑
波子的擔憂
哀求的晚霞
波子態度的改變
芭蕾舞熱
有歲月的情人
失敗的重逢
避而不談的婚姻
護城河邊散步
孤伶伶的鯉魚
天差地別的美學信仰
一個日本家庭的瓦解
惡魔的藝術
佛像與女性
虛有其表的丈夫
愛情與自由
青春將逝與幻滅
魔界與感傷主義
重新解讀「魔界」
森鷗外的《舞姬》
第六章 戰後的群像──讀《東京人》
從《舞姬》到《東京人》
敗戰後的重生契機
《東京人》的背景
戰爭、戰後與女性處境
島木的託付
敬子的三個男人
組合之家的重重考驗
被解放的家庭幸福
戰後身分失序
多重的三角關係
難以定義的關係
向新時代投降的小山
隱晦中的感染力
所謂的novel
第七章 面對老去──讀《山之音》
波特萊爾的散文詩
如連篇詩歌集的《山之音》
《山之音》的開場
聽見「山之音」的人
「意識流」的書寫
被處理過的海螺
菊子的貼心
替代品婚姻
對媳婦的心疼
修一的外遇
銀杏樹的比喻
彈飛的栗子
早晨的玉露茶
海島的夢
第八章 愛恨交織──讀《美麗與哀愁》
舊情人
少女復仇記
異常狀態下的創作
《美麗與哀愁》中的角色自覺
直接了當的愛戀
第九章 京都之美──讀《古都》
毫髮無傷的京都
川端康成的作品脈絡
力不從心的川端康成
古都的觀光指南?
千重子與三個男人
二十歲的少女
京都的變與不變
太吉郎的困境
腰帶的特殊意義
川端康成何以代表日本文學
川端康成年表
平裝 / 384頁 / 21 x 14.8 x 1.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