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三年

作者: 張潔平, 鍾耀華 出版社:牛津大學 出版日期:2016/10/01 定價:560元
牛津 三年只是一瞬。然而歷史轉彎,往往也只是一瞬。
優惠售價
NT$476~525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 規格
  •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三年只是一瞬。然而歷史轉彎,往往也只是一瞬。


      2014 年為香港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本土民主運動:在催淚彈的煙霧中,近百萬市民在全城發起不同方式的「佔領」,持續長達 79 天,然而,運動遭遇了並不多見的結局:未有獲得任何讓步,也沒有遭到暴力鎮壓;洶湧的民意落到了香港特區政府與北京中央政府之間的怪異陰影裏,無聲無息,無疾而終。

      三年的時間,還未有沉澱出任何答案。這本書,是盡己所能的推進與梳理。三年變局如何走過?參與其中許多有血有肉的個體,又是怎樣掙扎的生命經驗?變局之後,反對運動如何集結與分裂?今天面對政治勢力更替的弄潮兒,他們各自有着怎樣對於香港未來的理解?在流變的歷史中,曾經的弄潮兒,沉浮過的七十年代火紅、八十年代議會與街頭經驗,又能夠給予當下什麼樣的啟發?

      我們希望「反對運動的集結與分裂」與「香港的記憶戰場與拾遺」,作為相互對照的兩條線索,可以盡可能準確地捕捉時代的氣息,梳理來時路,為面向自由未來的公共辯論,打下基礎。

      漩渦裏的人,有責任說出漩渦的樣子。

     

    作者簡介

    安 徒


      香港著名文化研究學者、專欄作家

    陳建民

      香港中為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讓愛與和平佔領中環」運動發起人之一

    陳倩兒

      端傳媒記者

    馮可強

      香港政策研究所董事暨行政總裁

    何錦源

      端傳媒評論編輯

    何雪瑩

      前端傳媒資深記者

    許寶強

      香港嶺南大學文化研究所系副教授

    江雁南

      端傳媒記者

    Kiki  

      端傳媒記者

    劉細量

      香港跨媒體時事評論員、曾任職民主黨智囊、香港中央政策組全職顧問

    李峻嶸

      香港理工大學香港專上學院講師

    李達寧

      序言書室創辦人

    練以铮

      《信報》特約評論員、前總編輯

    林怡廷

      端傳媒駐台北資深記者

    馬國明

      香港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客座副教授、香港文化人、專欄作家

    馬 嶽

      香港中文大學政治及行政系副教授

    王 菡

      端傳媒記者、書評編輯

    黃銘浩

      端傳媒記者

    張潔平

      端傳媒總編輯

    編者簡介

    張潔平


      知名香港媒體人,現任《端傳媒》總編輯。曾任《亞洲周刊》記者、《陽光時務周刊》執行主編、《號外》副主編及紐約時報中文網自由撰稿人。多次獲頒亞洲出版協會(SOPA)新聞獎,2010年亞洲出版協會年度記者。

    鍾耀華

      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曾經擔任香港中文大學學生會幹事會會長,學聯常委,現為《端傳媒》兼職編輯。

     

    目錄

    xi      編者的話
    ix      作者簡介

    I  反對運動的集結與分裂

    集結之前
    3    攤牌:一國兩制與民主香港
    15   攤牌:通向普選的巴別塔
    33   攤牌:抗命世代
    張潔平

    集結
    52    雨傘運動時序

    集結之後
    85    雨傘翌年,那些說不出口的鬱結
    端傳媒編輯部
    87     向旺角少年,不被理解的戰鬥
    林怡廷
    97    岑敖暉,光環落盡的學生
    鍾耀華
    103   何潔泓,被運動消費的美麗
    何雪瑩
    109   金鐘村民,困住記憶的烏托邦
    何雪瑩
    117   香港警察,無處安放的「政治中立」
    江雁南
    123   在港路生、無處投遞的熱愛
    Kiki
    131   戴耀廷、書生論政不回頭
    張潔平
    139    黃宇軒,守護記憶的人
    何雪瑩
         
    雨傘週年反思
    147    必要的繞道:檢討傘運的檢討
    許寶強
    153    革命的誘惑
    陳建民
    157    領袖的誘惑
    李達寧
    161    傘落之後,讓一國兩制走下去
    陳弘毅
    165    傘落之後,革命是否唯一出路?
    周永康
    171    暴力邊緣論—三派抗爭路線的可能匯合點
    練乙铮

    分裂之前
    177     從居民運動到社會福利主義
    馬嶽
    181    蛇齋餅糉以外的想像
    許寶強
    185    素人之亂,山雨欲來
    劉細強
    189    2015香港區選有何啟示?
    馮可強

    分裂:旺角及其後
    193    旺角黑夜騷亂的十二小時
    趙燕婷
    205    魚蛋背後---有恃無恐的權謀政治
    劉細良
    213    小販背後的空間政治,與社運的空間轉向
    馬國明
    219   泛民的泛社運如何催生右翼本土
    李峻嶸
    223    泛民失落的時代話語權
    何錦源
    230    時代正在轉變,「2047」到來之前
    鍾耀華
    239   新生代看泛民轉型:在本土興建置之前,在招牌倒下之前
    鍾耀華
    249   從「暴動」到選舉,本土新生代梁天琪說:我不想失敗,我想贏
    陳倩兒 黃銘浩

    II 香港的記憶戰爭與拾遺

    無法駕馭的香港故事
    259   香港—官方不能駕馭的記憶庫
    安徒
    263   香港故事:一場浮出水面的記憶之爭
    王菡

    七十年代來時路
    283    他們改變的未來是我們的現在
    鍾耀華
    287     割掉家國的火紅—楊寶熙
    299     特立獨行的反對者—區龍宇
    315     家國、責任、香港—麥海華
    325    不要問我從哪裡來—陳順馨
    339    沒有遺產的《70年代》—侯萬雲

    八十年代的經驗
    353    居民運動與議會之間
    鍾耀華
    355    羅就訪談:代議政治攆走居民運動
    363    梁耀忠訪談:議會謊言,無能三十年?
    373   馮檢基:從「又傾又砌」到「有得傾無得砌」

     

     



      三年只是一瞬。然而歷史轉彎,往往也只是一瞬。
        
      2013年,自中英談判時埋下伏筆30年的香港民主政治問題進入了最後的「攤牌」關口,而北京在2014年為香港決定的「普選方案」,激起了香港歷史上最大的本土民主運動:在催淚彈的煙霧中,近百萬市民為反對「假普選」、爭取「真普選」,在全程發起不同方式的「佔領」,持續長達79天,給香港政治抗爭歷史帶來前所未有的高峰體驗。
       
      然而,運動遭遇了並不多見的結局:未有獲得任何讓步,也沒有遭受到暴力鎮壓;洶湧的民意落到了香港特區政府與北京中央政府之間的怪異陰影裡,無聲無息,無疾而終。民主派力量在這一輪政改博奕中所能做的最後的事,就是在六個月橫,用立法會的三分之一議席,否決了北京方案。
       
      這一次否決,也相當於為香港過去30年的民主運動畫下一個句號。同時動搖的,是過去10年由訴求和路徑構成的反抗運動基本結構:「民主普選—和平非暴力抗爭」,以及與之相對應的,建制力量的核心論述。對從未像此刻這樣失去耐心的反對者來說,「銘主普選」還是核心問題嗎?「和平非暴力」還是答案嗎?面對前所未有執政危機,對於建制陣營來說,如何在一個缺乏說服力的政治安台中延續,「一國兩制」與《基本法》,也成了一種挑戰。
       
      反目成仇的占領支持者和反對者們背身而立,但站在同一個爭論的起點:香港,該向何去?

     

     

    內容連載


        
    三十年前,香港漫畫家尊子化過一幅漫畫:盛裝的新娘蒙著頭巾,正在大花拜父母。父親的樣子是鄧小平,母親是戴卓爾夫人,而他身邊的新郎只是一捲紙,上面寫著《中英聯合聲明》。 
        
    議場新年左不得主的盲婚啞嫁。
        
    與中國熟悉的「孩子回到親生母親懷抱」、以及西方常說的「東方明珠落入共產政權」,這是香港人眼中的「回歸」故事,留下不少香港人對那命運改寫時刻的記憶:驚慌、茫然,還有隱隱的屈辱。

    規格說明

    平裝 / 400頁 / 16 x 23 x 2.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