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之聲 VOP Issue 34:光學玩具 Optical Toys

刊別:季刊
出版社:影言社
出版日期:2023/05/10
定價:460元
優惠售價
NT$414~460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 規格
  •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從曲柄、畫盤、窺孔,到鏡片、膠卷、燈泡⋯⋯,繞經各種物質,影像顯現,通 過雙手與身體,穿越視網膜和意識。在攝影與電影盛行之前,十七世紀以 降的視覺裝置已率先創造出新的知覺經驗與樂趣,並與不同技術媒介及視 聽文化相互組構。本期由一系列光學玩具與視覺裝置展開──魔術畫片、 旋轉畫筒、幻透鏡、實用鏡、翻頁式放映機⋯⋯,從動態視覺技術閃現的開端 ,探索影像的操作、生產與感知的關聯。
    本期《攝影之聲》也如同一台彼此連動的書寫裝置,投映出影像機具歷程的 不同面向──許鈞宜探討早期光學玩具與哲學概念的構連,揭開由視覺觸 發的思索。林巧芳在動畫影格的空隙間,剖視受連續運動幻覺牽引的感知 樣態。唐宏峰考察晚清時期自西方引進的「全景畫」,揭示此視覺幻景對近 代中國視覺現代性與思想啟蒙的潛在影響。新垣夢乃查訪發源於日本二十 世紀三〇年代說演故事的連環圖像媒介「紙芝居」作為帝國視聽劇場的流 轉;陳涵郁則特寫1941年由皇民奉公會在殖民地台灣發行的國策紙芝居, 顯現感知政治的歷史路徑。此外,本期訪問實驗電影創作者許岑竹,側寫 她以家庭日常用品組裝的視覺裝置所嘗試創造在地影像經驗的可能;另外 也專訪日本京都玩具電影博物館館長太田米男,分享他創設民間博物館的 經歷與特色館藏。
    「Artist’s Showcase」單元中,珍妮特.梅伊(Jeanette May)的鏡頭審視漸 遭淘汰的現代工業製品,在如靜物畫般的布局裡折射出人類技術的欲望遺 跡;楊祐丞則運用機械零件與玩具拼裝出各式聲音互動裝置,反思身體與 媒介的運作關係。同時,張世倫以書寫紀念甫逝世的加拿大實驗電影導演 麥可.史諾(Michael Snow),重溫其著名作品《波長》(Wavelength)的詩性
               
         時間流動,以及對電影本質的反身探求。本期也揭載攝影家南.戈丁(Nan Goldin)的系列代表作品,並評介她近期在斯德哥爾摩當代美術館的回顧 展,從她幽微的幻燈展示中,感受滿佈情感記憶的私密凝視。
    隨著藝術史學者約翰.泰格(John Tagg)的經典攝影論著《再現之重》中文 譯本的出版,我們收錄了泰格教授與影像文化學者郭力昕的深度訪談,邀 請讀者重新思考「再現之重」的今日意涵,開展建立多樣、複數的攝影史 觀。而伴隨「生活決定意識──高重黎」展覽在台北市立美術館舉行,本期 更特別增附高重黎的創作筆記手稿。作為一位關注影像生產條件與歷史、 並持續帶來啟發的藝術家,在此我們以他對於影像機器不變的詰問──「如 何看見對象、照見自身、發明未來」──向前邁進。

     

    雜誌目錄

    被翻動的視覺——光學玩具中的概念影像 Flipped Vision: The Conceptual Images ofOptical Toys 許鈞宜 Hsu Chun-Yi
    重複的影像,流動的感知——活動影像機的改裝史 Repetitive Images and Flowing Perception:
    A Changing History of the Kinetographic Machine
    動畫史前史——連續圖像的雙重感知裝配 Prehistory of Animation:
    Double Perception Assemblage of Sequential Images 林巧芳 Lin Chiao-Fang
    不插電的電影經驗——專訪實驗電影創作者許岑竹
       2

         Unplugged Cinematic Experience: An Interview with Hsu Tsen-Chu 訪談——許鈞宜 Interview by Hsu Chun-Yi
    手—眼之間的迷你影院
    Mini Theatres Between the Hands and Eyes
    康有為、全景畫與共通感
    Kang You-Wei, Panorama and Sensus Communis 唐宏峰 Tang Hong-Feng
    視聽的歷史劇場——國策紙芝居與殖民地台灣 The Audiovisual History Theatre: National Policy Kamishibai and Colonial Taiwan 新垣夢乃 Arakaki Yumeno
    《流言蜚語防止紙芝居——口之禍》
    Rumor Prevention Kamishibai: Trouble from the Mouth 陳涵郁 Chen Han-Yu
    映畫博物誌——專訪京都玩具電影博物館創辦人太田米男 Notes of Kyoto Toy Film Museum: An Interview with Yoneo Ota 訪談——許鈞宜 Interview by Hsu Chun-Yi
    科技虛空畫/怪奇的裝置——珍妮特.梅伊 Tech Vanitas/Curious Devices: Jeanette May
    拼裝聲學——楊祐丞 Acoustic Bricolage: Randy Yang
    格狀的時間、影像的切片——關於《波長》的隨筆 Grids of Time, Slices of Images: An Essay on Wavelength 張世倫 Chang Shih-Lun
    南.戈丁「這不會有好結果」—— 斯德哥爾摩展記 Exhibition Review—
    Nan Goldin: This Will Not End Well at Moderna Museet, Stockholm 石塚洋介 Yosuke Ishizuka
    再現之重——專訪約翰.泰格 The Burden of Representation: Interview with John Tagg 郭力昕 Kuo Li-Hsin
    生活決定意識——高重黎 Re-Present: Kao Chung-Li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