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工人文學中消失的左翼視角〉—摘要/李亞橋
戰後台灣工人文學發展過程中的「階級」觀點,於1980年代逐漸被「國族」意識形態鬥爭所掩蓋。儘管在1970年代至1984年的「工人文學的回顧與前瞻」座談會之間,是工人文學的發展期,卻也面臨雙重困境;一方面工人作家、作品不足,另一方面則是政治對文壇的影響越來越大,工人文學成為一項較為邊緣與特殊的次文類。陳映真在此時期建立具有左翼階級色彩的「第三世界論」,與台灣文學相對。他的「華盛頓大樓系列」作品是第三世界文學的具體展現,當時卻未被歸類在工人文學當中。在現今工人文學已擴大定義為勞工文學的情況下,本文試圖透過左翼階級史觀來重構勞工文學史,藉此展現勞工文學在台灣文學歷史發展上的特殊性,以及它在「國族—鬥爭」軸線上「階級」觀點被掩蓋的過程。
【一般論文】
台灣紅藜新興經濟中的「小農」製造?災後離鄉的原住民農產業參與及困境
黃舒楣、張宇忻、胡哲豪Valagas Gadeljeman
台灣工人文學中消失的左翼視角:從「工人文學的回顧與前瞻」座談會談起
李亞橋
台灣氣候行動中兒少之經驗與協商:世代的觀點
廖書荷、張弘潔
【問題與討論】
香港文藝刊物中的三個陳映真專輯述評
葉嘉詠
【訪談與口述史】
關於「人民」與「民主」的辯證:陳忠信訪談錄
林麗雲訪談,陳忠信、林麗雲整理
【左異聲響】
歷史與劇場:從《范天寒和他的弟兄們》 談起
專題導言:運動中的歷史與劇場
李哲宇
儀式、歷史與劇場的追溯
鍾喬
在劇場裡寫詩
王瑋廉
歷史記憶與劇場再現:從《范天寒與他的弟兄們》與自我生命政治的
交鋒談起
許仁豪
「當下」成為表演與歷史的制高點:《范天寒和他的弟兄們》兩個版本
的觀察
汪俊彥
劇場外的現實劇:論《范天寒和他的弟兄們》
張宗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