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而立之前:台灣新世代詩人大展
本輯特別委由優秀青年詩人林宇軒,邀集30歲以下的青年詩人提供詩作,參與「台灣新世代詩人大展」專輯。宇軒提到:「台灣當代詩場域中的詩人長期被『幼體化』且甘於如此,許多4、50乃至60歲的詩人被冠以『新生代』的稱號,甚至近年還有時值58歲的寫作者獲得『優秀青年詩人獎』的案例,可以見得『詩心』的確能使人返老還童。本專輯除了試圖搶回『新世代』之名以正視聽,更進一步在向陽老師主編的《新世紀新世代詩選》以後,盡可能向外主動搜尋已出版詩集或是曾獲文學獎的30歲以下青年詩人參與,展現更為年輕的『新世代』風貌。」
收錄的詩人,出生年跨度自1993至2005年,包含ㄩㄐ、陳柏煜、旋木、皓瑋、鄭芥、林佑霖、鄭琬融、陳顥仁、謝銘、洪聖翔、呂珮綾、洪萬達、王信益、扈嘉仁、林悅鋒、邱學甫、侯蔽、蕭宇翔、王柄富、柏森、段戎、許聖傑、陳這、黃亦維、伊呂、呂澄澤、陳沛辰、吳浩瑋、周予寧、鄭里、王采逸、胡可兒、李柏欣、樊屏、楊懿、張成彥、陳其豐、高瑋含、郭天祐、曾家茗、古君亮、柯宇涵、林子維共計43位,每人1至2首共69首詩。每位詩人的風格迴異,以詩歌彰顯個別特色,雖未能邀集全部30歲以下詩人,仍可一覽台灣詩歌發展的最新態勢。
另外由宇軒獨立負責問卷設計、蒐集、聯絡與結果之製表,邀請了300位詩人與學者共同參與「台灣當代詩人影響調查」,藉由調查「活躍於臺灣當代詩場域中的詩人」在創作層面之「影響來源」,回頭計算出各詩人之「被提及次數」。數據化的呈現了詩人們的輻射影響力。
【卷二】台灣詩學季刊雜誌社三十周年慶特輯
恰逢台灣詩學30周年,本期特刊委由白靈老師統籌「30周年慶特輯」,邀集29位詩人前輩與師長,共同記錄與台灣詩學的緣分與情意,包含尹玲、方群、王婷、王羅蜜多、白靈、向明、朱天、李飛鵬、李瑞騰、季閒、林宇軒、曼殊、郭至卿、陳政彥、陳鴻逸、曾美玲、黃里、楊宗翰、葉莎、解昆樺、寧靜海、漫漁、蕓朵、蕭蕭、離畢華、蘇家立、蘇紹連、靈歌等人。
「台灣詩學季刊雜誌社」自1992年12月創辦以來,以「挖深識廣,詩寫台灣經驗,剖情析采,論說現代詩學」為定位標的,如今,眾位詩人以歷史、個人、情懷、詩歌等不同角度,共同為台灣詩學銘刻了30年的重要紀錄。
【卷三】2022年台灣詩學Facebook詩論壇「散文詩短劇」競寫
卷三為2022年台灣詩學Facebook詩論壇「散文詩短劇」競寫作品,共有19人獲獎,而於今年底即將舉辦的「隨心散欲──吹鼓吹生活創作展」,讓詩不再侷限於純文字的表達,除了由詩人郭至卿以「跨界」的樣貌佈展安排之外,此次「散文詩短劇」競寫優勝作品也將會以戲劇的方式呈現在大眾面前。
【卷四】詩在周圍/線上詩香
本期「線上詩香」邀請到尹玲回顧極為悲痛的詩歌創作過程,〈講古〉帶讀者體會戰爭的殘酷與傷害,更彰顯和平的不易;高齡9旬的詩人向明談梅新的詩作〈路過台北植物園〉,深刻又和煦的批判力道令人讚嘆;曾美玲的詩作〈深秋印象二帖〉,從蘇家立的視角亦可讀到詩人感懷如風的人生。感謝郭至卿及其團隊的策劃與製作,讓我們從視覺、聽覺,共鳴詩歌的感動。
頁數/張數/片數 / 280
裝訂 / 折口膠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