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歐百年史‧全3冊】共同體的神話

作者: 約翰.康納利
原文作者: John Connelly
譯者: 羅亞琪, 黃妤萱, 楊雅筑, 蔡耀緯
出版社:臺灣商務
出版日期:2023/08/01
語言:繁體中文
定價:1750元
ISBN : 4710356230087
臺灣商務
優惠售價
NT$1383~1523
商品編號: 4710356230087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 規格
  •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帝國邊陲的小族群如何擺脫壓迫與集權的殘影,對抗自我消亡的恐懼?
    從「我是誰」到「我能是誰」的具體實踐,一段值得臺灣人民借鑑的百年追求


      二十年後的今日,東歐依舊難免於民粹浪潮,普丁侵烏後,更是再度成為民主與法西斯的理念衝突之地。若對東歐一無所知,人們將無從知悉當代,我們也將無從構思未來。── 國科會人社中心博士級研究員  蕭育和

      民族主義的激情,來自於強烈感受到族群命運的召喚,並不惜以流血衝突的極端手段,呈現最大的戲劇張力。── 國立臺北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伍碧雯

      ─✧─✧─套書附贈別冊─✧─✧─
      【特別收錄1】臺灣版獨家作者序:中東歐民族主義與烏克蘭戰爭帶來的啟示
      【特別收錄2】中東歐歷史學家夏克勤專文導讀:歷史學家閱讀東歐的多種方法
      【特別收錄3】中研院臺史所吳叡人專文導讀:政治學家與歷史學家關於東歐民族的對話

      ✧一個無意識的政策,帶來攪動歐洲版圖百年的民族恐懼
      1780年代,哈布斯堡君主約瑟夫二世頒布法令,將德語做為領土內的官方語言,意圖從龐大而分散的疆域中建立一個現代化國家,但他的行動卻產生了極端的反效果:當在一個融合了多族群、缺乏民族意識的土壤上,種下民族主義的種子,帝國勢必面臨分裂與內戰的局面。

      各個族群在這塊大陸上拔地而起、彼此相互競爭,擔心自己的語言和文化會在這波統一浪潮中消失。混亂的意識形態促成了賽拉耶佛暗殺事件,引爆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戰後,哈布斯堡王朝瓦解、民族自決興起,中東歐人民從和約製造者手中拿到了民族自決的資格,但這些新興國家不過是哈布斯堡王朝的縮影,族群衝突的問題更加激化,導致歷史上最大規模的種族滅絕。

      1949年後,共產鐵幕隔絕了中東歐,史達林主義席捲當地,戰前的民主自由成了極權政體,散落在中東歐的國度紛紛變成極為相似。但在這段鐵壁之後的日子,對文化與民族消亡的恐懼卻從未消失,他們在既有的框架之下尋求民族主義的殘影,激發了匈牙利革命、布拉格之春、羅馬尼亞西奧塞古的轉向以及諸國內政的改革。

      ✧忽略歷史對東歐的號召,將無法理解當代歐洲的困境
      長年夾在帝國邊陲的中東歐民族,共享了西歐鮮有的歷史經驗,兩百多年來的自治呼聲常常在相互交織的民族中種下血腥的結果。十八世紀統治者所預想的多元國度從未在東歐真正扎根,反帝國的意識、對被遺忘的恐懼、被煽動的種族意識與排外主義,構成了這塊土地的主要敘事。

      這種動盪經歷讓東歐人對歷史的不穩定有著敏銳的感受:他們崇敬民族英雄的歷史故事,時時害怕自身民族從土地上消失。這種獨特的情緒讓東歐人與眾不同,即便1989年柏林圍牆倒塌後、自由民主的風吹進了這塊土地,東歐人依然無法擺脫民族主義的殘影,促成了民粹主義的興起、對極權過去的懷念,就連種族滅絕的槍響都仍未消散。

      歷史的進程所帶來的恐懼是如何影響至當代?為了解答這個問題,康奈利教授追溯了民族主義如何在東歐各地拔地而起;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新國家的建立以及如何被納粹帝國和蘇聯集團吸收;共產主義崩潰後民主和分離主義運動重新出現後的發展;以及最近整個地區的民粹主義政治浪潮。

      想要了解歐洲,就不能遺忘東歐的歷史;想突破歐洲共同體的神話,就必須從東歐開始。

    好評推薦

      專文導讀(收錄在套書別冊)
      中研院臺史所副研究員  吳叡人
      美國印第安納大學布魯明頓校區歷史系助理教授  夏克勤

      好評推薦(依來函順序排列)
      國立政治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  葉浩
      國立臺北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伍碧雯
      作家  林蔚昀
      國科會人社中心博士級研究員  蕭育和
      歷史作家  謝金魚
      作家  許菁芳
      報導者總編輯  李雪莉

      本書讓打造東歐民族國家的政治鑿痕歷歷在目,且同時戳破了民族是同文同種以及民族必須走向獨立建國的兩大現代政治神話。── 國立政治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  葉浩

      民族主義的激情,來自於強烈感受到族群命運的召喚,並不惜以流血衝突的極端手段,呈現最大的戲劇張力。約翰.康納利將東歐民族主義的激情展現,耙梳為肌理清晰的敘述,帶領讀者冷靜地掌握近代東歐歷史的重要面向。── 國立臺北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伍碧雯

      東歐從二十世紀伊始就是理念激烈交鋒之地。民族主義與共產主義在此催生新品種的共同體,無論是泛化的血濃於水共同體還是無產階級,世紀最優秀的法學家曾經在此追求最完美的憲法,初生的法西斯主義也在這裡紮根茁壯。東歐更是秩序理念激烈碰撞之地,帝國秩序的瓦解沒有帶來民族共容的和平,兩大極權的生存空間野望將它染成一片血色,曾經東歐是蘇維埃全球共產革命的堡壘,世紀之交的它是歐洲共同體理念的試煉。二十年後的今日,東歐依舊難免於民粹浪潮,普丁侵烏後,更是再度成為民主與法西斯的理念衝突之地。若對東歐一無所知,人們將無從知悉當代,我們也將無從構思未來。── 國科會人社中心博士級研究員  蕭育和

      作為歐亞大陸的腹心地帶,東歐千年來都是兵家必爭之地,卻鮮少能讀到從東歐視角出發的歷史,這是本不能錯過的書。── 歷史作家  謝金魚

      全面而清晰的論述,值得收藏。──作家  許菁芳

      如果你想要了解為什麼反自由民主不是新穎的想法,或是為什麼匈牙利、波蘭和巴爾幹半島會出現一系列領導人,且這些領導人似乎呼應了歐洲歷史上的黑暗時期,那這本涵蓋東歐兩百年的書會是很好的開始……最近很少有作品能讓過去與現代如此相連。── 維克托.謝別斯琛(Victor Sebestyen,《1946:形塑現代世界的關鍵》作者),《星期日泰晤士報》

      康納利出色地捕捉了他筆下那些民族的分歧與競爭:他們彼此之間的一致性如此稀少、對「共同困境」認知又如此缺乏。── 羅伯特.埃文斯(Robert John Weston Evans,牛津大學教授),《文學評論》

      一部豐富的中歐和東歐史。── 達米爾.馬魯西奇(Damir Marusic),《華盛頓評論家》

      本書無疑將成為研究民族主義如何作為東歐政治力量的一個里程碑。──《生存:全球政治與戰略》月刊(Survival: Global Politics and Strategy)

      作者不僅為讀者提供了關於東歐人民如何形塑國家的詳細「速成課程」,更進一步提供了沉浸於知識的路線圖。康納利的專著是對更廣泛地了解東歐的一個寶貴貢獻,也是一本關於這個地理空間的介紹性教科書,在那裡,二十世紀發生的好事和壞事都特別多。── 帕維烏.馬凱維茲(Paweł Markiewicz),《斯拉夫與東歐評論》(Slavonic and East European Review)

      一部關於東歐史的鉅著,有力地提醒我們現代歷史中民族激情的持久性和適應性所帶來的力量。不可否認地,康納利是研究中歐和東歐歷史的專家之一,但最重要的是,他是一個民族國家的比較歷史學家。在進行任何廣泛的全球比較之前,我們需要豐富,嚴謹和權威的區域歷史,這本書提供了我們路徑。── 馬烏戈塔.馬祖雷克(Małgorzata Mazurek,哥倫比亞大學波蘭研究副教授),《H-Diplo》

      康納利寫了一部範圍廣泛、內容豐富的東歐史。作為一個處於學術巔峰的熟練歷史學家寫下的作品,此書無疑將在該領域內,以及在未來幾年得到討論與辯論。── 荷莉.凱斯(Holly Case),《問題時代》(The Age of Questions)的作者

      本書將宏大的敘事與具有揭示性(且往往是感人)的細節結合,康納利的寫作充滿激情、活力、博學和洞察力,為東歐歷史的關鍵問題提供了一個令人信服的答案:在一個民族主義產生如此悲慘後果的地區,為什麼民族主義仍然成為政治和文化的組織原則?我想我怎麼推薦都不為過。── 葉禮廷(Michael Ignatieff),布達佩斯中歐大學校長

      在這本強而有力的書中,康納利為新一代讀者闡明了歐洲最複雜的地區之一的歷史。本書常常令人感動、引人入勝,將吸引那些熟悉東歐舊事的人,或是那些想了解二世紀歐洲政治行動和思想中心的讀者。── 艾利森.強森(Alison Frank Johnson),哈佛大學歷史系教授

      本書是由一位了不起且高度引人入勝的作家,所寫下的一如往常有趣和生動的作品,康納利所做的不僅僅是講述當代東歐的形成過程,他是一位通過解釋來幫助讀者理解事件脈絡的大師。──諾曼.內馬克(Norman M. Naimark),《種族滅絕:一部世界歷史》(Genocide: A World History)的作者

      在這本強而有力的東歐歷史綜述中,康納利闡明了該地區的共同問題以及其豐富的多樣性。每個對歐洲過去和現在感興趣的讀者都應該閱讀此書。── 詹姆斯.希恩(James J. Sheehan),史丹福大學歷史學系榮譽教授

     

    作者簡介

    約翰.康納利(John Connelly)


      哈佛大學歷史學博士,現任加州大學柏克利分校歷史學教授與斯拉夫、東歐與歐亞研究所所長,研究領域遍及現代東歐與中歐政治社會史、民族主義與種族主義史。

    譯者簡介

    羅亞琪(負責第1冊)


      畢業於輔仁大學跨文化研究所翻譯學碩士班。興趣廣泛,對文字、語言情有獨鍾,譯作包括《一七七六革命未竟之地》、《不講理的共和國》、《運動健護全書》等。

    黃妤萱(負責第2冊)
     
      國立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畢業,現於臺灣大學翻譯碩士學位學程進修。雜食性譯者,接觸過的領域包含電玩、旅遊、科技、科普雜誌、法律合約等,對飲食和健身也稍有涉獵。曾為本地化領域全職譯者,為了精進磨練。譯作賜教、工作邀約請洽:yhh.trans2020@gmail.com

    楊雅筑(負責第3冊第24章)
     
      專職譯者,從事字幕翻譯及各類文件翻譯。
      個人網站:lennyxlenny.com

    蔡耀緯(負責第3冊第25章~結語)
     
      臺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譯有《大歷史:從宇宙大霹靂到今天的人類世界》、《當上帝踩到狗屎》、《暗渡文明》、《間諜、虐待狂與巫士》、《福爾摩沙.美麗之島》、《平凡的美德》、《1921穿越福爾摩沙》、《偉大的俄羅斯回來了》等書。
     

     

    目錄

    前言

    第一部:民族運動的出現
    1.中東歐的人群
    2.處於消亡邊緣的族群認同
    3.語言民族主義
    4.民族認同奮鬥:從理念到運動
    5.叛亂的民族主義:塞爾維亞和波蘭

    第二部:帝國的衰落和現代政治的崛起
    6.該死的談和者:1848年的中東歐
    7.使哈布斯堡帝國無法改革的改革:1867年的妥協
    8.1878年的柏林會議:歐洲的新族群民族國家
    9.民族社會主義的起源:世紀末的匈牙利和波希米亞
    10.自由主義的繼承者與敵人:社會主義和民族主義
    11.農民的烏托邦:昨天的村莊和明天的社會

    第三部: 獨立的東歐
    12.1919年,新歐洲與老問題
    13.民族自決失敗
    14.法西斯生根:鐵衛團與箭十字
    15.東歐的反法西斯主義

    第四部:納粹與蘇維埃帝國下的東歐
    16.希特勒的戰爭與其東歐敵人
    17.但丁未見之境:東歐大屠殺
    18.人民民主:戰後早期的東歐
    19.冷戰與史達林主義
    20.去史達林化:匈牙利革命
    21.通往共產主義的民族道路:1960年代
    22.1968年與蘇維埃集團:改革共產主義
    23.真實存在的社會主義:蘇維埃集團的生活

    第五部:從共產主義到反自由主義
    24.共產主義的瓦解
    25.1989年
    26.東歐爆炸:南斯拉夫繼承戰爭
    27.東歐加入歐洲
    結語
    附錄

    規格說明
    • ISBN:4710356230087
    • 叢書系列:歷史.世界史
    • 規格:平裝 / 1362頁 / 14.8 x 21 x 7.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