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於焦慮的全新洞見!
「焦慮是認識自我的一則邀請,而非必須被解決的病情。」
精神科醫師──艾倫・沃拉
 
  ★ 亞馬遜網路書店4.6星好評
  ★ 售出11國版權
  ★《出版人週刊》、《新聞週刊》、《衛報》等多家外媒報導
 
  大多數的人都以為焦慮是過度緊張所引發的生理反應,
  必須透過藥物抑制大腦的訊號傳遞,進而得到解決;
  但精神科醫師沃拉指出,
  焦慮比起過去所知,更容易預防甚至改善。
  只要探索在你身體和生活中的細微失衡之處,
  就有機會避免不必要的壓力反應,將焦慮半路攔下。
  
  ★ 焦慮不只存在你的大腦,更有可能來自身體。
  營養失調、睡眠障礙、現代工作、人際關係,甚至科技使用習慣,
  都可能讓身體備感壓力,
  當生理影響心理,我們就會感到焦慮。
  反過來,也可以藉由改變作息、調整飲食等方式,
  讓焦慮獲得控制。
 
  ★ 視焦慮為「探究的開始」,而非「破碎的狀態」。
  沃拉醫師身為執業超過十年的精神科醫師,
  重視身、心、靈全方位的平衡,
  以功能醫學角度重新詮釋,
  提出焦慮分為來自身體反應的「假焦慮」,與來自內心的「真焦慮」。
  書中說明日常可操作的簡易方法,
  幫助讀者以非藥物的方式揮別假焦慮、面對真焦慮,
  進而恢復身體的正常機能,邁向更寬廣的人生。
  ★ 來看看假焦慮盤點清單!
  我很焦慮,而且不確定原因為何。我是否……
  □ 飢餓?►去吃點東西
  □ 低血糖或是有某些體內化學物質低落的狀況?►剛剛是不是吃了甜的、加工的、含有食用色素或防腐劑的東西?去吃些點心,下次記得要認真選擇不同的食物
  □ 咖啡因過量?►這樣的緊張焦慮,或許是對咖啡因敏感,明天少喝點咖啡吧!
  □ 咖啡因不足?►今天喝的咖啡比平常少,要以維持每日一致的咖啡因攝取量為目標。
  □ 疲倦?►去小睡一會兒,今晚優先考慮早點上床睡覺。
  □ 脫水?►去喝點水。
  □ 覺得懶散?►去外頭走走,或是跳個舞吧!
  □ 情緒失調?►我是不是沉迷於網路或社群媒體?跳個舞或出門晃晃,重設一下神經系統。
  □ 喝醉了或宿醉?►記住這個,未來在面對酒精時,請做出正確的選擇。
  □ 需要服用一劑精神科藥物?►血液中的藥物水平正好處於最低點,該吃藥了。
 
  ★ 關於封面設計
  你的焦慮,是內心的金絲雀。當它停止歌唱時,代表著我們需要停下腳步,聆聽來自身體或心靈的聲音。
  封面設計以礦坑中的金絲雀為焦慮的象徵,正在對大腦與身體,傳遞著真實的訊息。
 
專業誠摯推薦
 
  諮商心理師 李家雯
  諮商心理師 胡展誥
  臨床心理師 洪仲清
  振興醫院身心科醫師 袁瑋
  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家 黃之盈
  黃偉俐身心科診所院長 黃偉俐
  臨床心理師 劉仲彬 
  諮商心理師、作家 蔡宜芳
  臨床心理師 蘇益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