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識與無意識: 分析心理學入門講座

作者:卡爾.榮格
譯者:葉琳
出版社:心靈工坊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5/09/05
心靈工坊
優惠售價
NT$380~418
商品編號: 9789863574552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 規格
  •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內容簡介

    沒有什麼不是心靈的,
    比如說藝術家或工程師的幻想,
    像是鐵橋或藝術作品,
    當然這個講台也是……
          ──榮格

    本系列書由榮格於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ETH)的講座內容集結。由於對象是大學生與一般大眾,他透過最平易近人的話語,生動地講解他所開創的「分析心理學」到底是什麼。

    本書所探討的主題──意識與無意識,是深入學習榮格思想最基礎的知識。榮格首先從生活經驗談起什麼是心理學,說到「心理學研究的是普遍有效的東西,涉及所謂的心靈或靈魂……」,接著介紹意識的四種功能──感官、思維、情感、直覺,更罕見地提到了意志如何調配四種功能,共同形成「我」的覺知。

    然而榮格認為,意識不能與靈魂等同,它只是心靈的一小部分。意識窮盡之處,心靈仍然廣闊無邊,於是他展開對無意識的探索,發揮科學家本色,說明他如何透過實驗推敲出個人與集體無意識中的情結,以及我們如何透過釋夢,來洞悉無意識想傳達的訊息。

    本書(講座)時期的榮格,思想大體成形,他走出低潮,睽違二十年再度站上大眾講台。宛如聊天般地,他談旅行、談生活、談文學、談診間佚事,卻時時緊扣思想要義,著實驗證他「無處不是心靈」的基本信念。

    他以淺顯、多面向又風趣的方式深化受眾的知識體驗,是絕無僅有、原汁原味的分析心理學「入門」課。

    本書不僅說明了心靈結構、無意識的運作模式、情結與心理功能、夢的解讀方法,也讓我們看到他用以支撐理論的豐富案例、實驗與人類學觀察。
    ──陳宏儒

    本書講稿充分展現了一個作為「教師」的榮格,可以看出榮格認真備課,思維清晰。
    ──李孟潮

    專文推薦──
    (依姓氏筆畫排列)
    王浩威/作家、榮格分析師
    李孟潮/精神科醫師,《榮格的30個夢》作者
    陳宏儒/諮商心理師,經營臉書社團「榮格讀書會」

     

    產品目錄

    【中文版系列總序】 榮格思想發展過程中被忽略的角色:研討會/王浩威
    【推薦序1】 萃聚魂淵後方可凝眺靈明豫啟原型:榮格《意識與無意識》評薦/李孟潮
    【推薦序2】 《意識與無意識》的定位與開展/陳宏儒

    總序/恩斯特.法爾澤德、馬丁.利布歇爾、索努.山達薩尼
    編輯方針說明
    本卷編輯說明/恩斯特.法爾澤德
    致謝
    年表1933-1941
    第二卷簡介 恩斯特.法爾澤德

    │第 1 講│ 1934年4月20日
    │第 2 講│ 1934年4月27日
    │第 3 講│ 1934年5月 4日
    │第 4 講│ 1934年5月18日
    │第 5 講│ 1934年5月25日
    │第 6 講│ 1934年6月 1日
    │第 7 講│ 1934年6月 8日
    │第 8 講│ 1934年6月15日
    │第 9 講│ 1934年6月22日
    │第10 講│ 1934年6月29日
    │第11 講│ 1934年7月 6日
    │第12 講│ 1934年7月13日
    參考文獻
    譯詞對照
     

    作者介紹

    卡爾.榮格(Carl G. Jung, 1875–1961)
    瑞士精神醫學家,「分析心理學」(Analytische Psychologie)的創建者。其與精神分析學家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與個體心理學家阿德勒(Alfred Adler)同為現代深度心理學(Tiefenpsychologie)的三大先驅。思想博大精深,學貫東西方,一生著作浩繁,其學說包括對「心理類型」的描述,對「集體無意識」的探索,以及把心理視為一種表現在「個體化」過程中的「自我調節系統」,對後世哲學、心理學、文化人類學、文學、藝術、宗教、倫理學、教育等諸多領域都產生廣泛深遠的影響。
    1875年生於瑞士凱斯韋爾(Kesswil),在巴塞爾大學(Universität Basel)學醫,並旁聽法律和哲學課程,1900至1909年於蘇黎世大學(Universität Zürich)附設醫院繼續其學業和研究工作。1905至1913年,擔任蘇黎世大學的講師,1933至1943年於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ETH Zürich)與巴塞爾大學授課。1948年,榮格於蘇黎世邦的庫斯納赫特(Küsnacht)創立榮格學院(C. G. Jung-Institut Zürich),作為分析心理學的人才培育與研究中心,1961年逝於當地。

    審閱者簡介
    徐碧貞,榮格分析師、臺灣諮商心理師、美國加州臨床心理師。加州整合學院(California Institute of Integral Studies)臨床心理學博士、佛登大學(Fordham University)諮商心理學碩士。譯有《與內在對話:夢境.積極想像.自我轉化》、《永恆少年:從榮格觀點探討拒絕長大》、《童話中的陰影與邪惡:從榮格觀點探索童話世界》等(皆由心靈工坊出版)。

    譯者簡介
    葉琳,彰師大輔導與諮商博士、巴塞隆納大學國際健康臨床研究碩士、華南師範大學應用心理碩士;ISST國際沙遊師教師成員、IAAP榮格分析師。研究與論文發表涉及母女關係、女性自性化、依戀關係、沙遊與象徵、自然療癒等領域。

    規格說明

    ISBN13 / 9789863574552

    頁數 / 248

    注音版 / 否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繁體

    尺寸 / 14.8x21x1.01cm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