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榮格學派心理治療獨特的核心能力?
★從理論到實務經驗,邀集莫瑞.史丹、約瑟夫.坎伯瑞、烏蘇拉.沃爾茲等當今國際最資深的分析師和思想家現身說法。
榮格分析師面對個案時,需要具備哪些能力和態度?榮格學說中的象徵、想像力、無意識、個體化、靈性面向,又該如何應用於臨床實務?
為避免抹煞個別心靈的獨特性,榮格生前盡量避免將他的治療方法系統化,但這使得學習榮格、接受訓練的專業人士缺乏學習與評估的依據。為了解決這個難題,國際分析心理學學會(IAAP)的「研究與評估工作小組」研討出專業榮格分析師所應具備的核心能力與特質,並做出深刻反思和精闢解析。
這樣國際性的反思帶來豐富的成果,聚焦在榮格分析中極為重視的元素,包括能接納心靈多元面向的分析態度、重視想像力、與無意識的鮮活關係、靈性為萬物核心的信念、詮釋的運用、雙向的治療關係、第三性的浮現等,也討論了分析教育的訓練,以及反西方中心的多元文化議題。
分析師的教育,和治療工作的目標,均是將生活的無意識面向加以整合。本書披露了榮格本人如何將親身經驗實踐在診間,而資深分析師又如何能善用個人經驗將無意識面向帶進諮商室,既是分析心理學培育訓練的重要參考,更是實務工作者所必備的指南。
榮格認為一切具體化的,往往都失去了對個體性的尊重;然而,對我這樣開始走向榮格精神分析之路的人,雖然終究希望自己走到榮格這樣從有招到無招的層次,但在起步的階段終究還是渴望有一些可依循的具體方法。──王浩威(本書校閱者)
本書特色
★將榮格分析心理學之治療理論與實務工作系統化的第一本著作
★搭建起個人轉化與治療實務之間的橋樑,使榮格心理學的培訓更為具體,讓學習者得以依循
★由IAAP專家編纂、當代分析大師共同撰文、臺灣榮格心理學會翻譯
★榮格心理學愛好者、心理專業人士、臨床工作者必讀
編者簡介
格日娜.古達帖(Gražina Gudaitė)
立陶宛維爾紐斯(Vilnius)大學心理學系教授、榮格分析師,立陶宛分析心理學學會(Lithuanian Association for Analytical Psychology) 的成員,從二〇一六年開始擔任國際分析心理學學會(IAAP)執行委員會的委員。
湯姆.凱利(Tom Kelly)
國際分析心理學學會二〇一三年至二〇一六年的主席。資深的訓練分析師、督導,和榮格分析師區域間學會(Inter-Regional Society of Jungian Analysts)的前主席和北美榮格分析師議會(Council of North American societies of Jungian analysts, CNASJA)的前主席。在他負責CNASJA長達二十年之久的期間,堅持每年持續舉辦北美所有榮格分析師議會之訓練負責人的例行會議,並且擔任負責人。
校閱者簡介
王浩威
高雄醫學院醫學系畢業,曾任台大醫院、和信醫院及花蓮慈濟醫院精神部主治醫師;《島嶼邊緣》、《醫望》雜誌總編輯;目前為台大醫院精神部兼任主治醫師、華人心理治療研究發展基金會執行長、心靈工作室負責人以及心靈工坊文化公司發行人,榮格分析師、臺灣榮格心理學會理事長,實踐大學家庭研究與兒童發展學系心理分析碩士在職專班副教授。
譯者簡介
臺灣榮格心理學會
各章譯者如下:朱惠英(前言)、王浩威(第一章和第四章)、江學瀅(第二章)、陳俊霖(第三章)、陳雪均(第五章)、黃梅芳(第六章)、詹美涓(第七章)、吳佩璇(第八章)、葉琳(第九章)、林方晧(第十章)、林宜儒(第十一章)、陳麗美(第十二章)、劉慧卿(第十三章)。
【校閱者序】雖然文字永遠是力有未逮:一同探索榮格精神分析不可取代的價值/王浩威
編輯與作者群簡介
譯者簡介
致謝辭
序言
導言
第一部 有關心理治療核心能力的研究
一、探索心理治療領域的核心能力——理解、研究和發展
二、榮格精神分析核心能力的研究
第二部 分析的態度——心靈表現的多維性
三、複雜性與轉化
四、象徵的態度——榮格精神分析師的核心能力
五、問題的核心——榮格取向實務的靈性面向
第三部 分析的歷程——在實務工作中與無意識的鮮活關係
六、關於具有想像力
七、關於治療關係
八、分析的解釋——榮格精神分析核心能力的實例說明
九、反思性實務在榮格分析師訓練中的意義
第四部 分析性訓練——整合性的觀點及其對個體化的幫助
十、在第三中的訓練,以及訓練中的第三
十一、國際分析心理學學會的行者培訓,是如何促進未來成員核心能力的發展?
第五部 分析實務中的文化相關性
十二、文化的他者性——對分析態度的影響
十三、與不同文化建立關係的能力——如何與文化鬥爭,以榮格和河合隼雄為例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