憲政轉型邁向國際人權

書號 : 5AE77
編/著者 : 廖福特
出版社 : 台灣新世紀文教基金會
出版日期 : 2025-06-30
新學林
優惠售價
NT$213~235
商品編號: 9786269986309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 規格
  •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本書討論憲法與國際人權法之互動,分析憲法為何及如何引入國際人權,探討憲法法院及最高法院適用國際人權條約之情形,析論其對人權保障之影響。

      憲法與國際人權法本來是平行發展,但是兩者有越來越多之互動。國際人權建立個人申訴制度,國內憲法解釋機關曾經審查之案件,會再由國際人權監督機制審查之,甚至否定國內憲法解釋機關之意見。因而已有一些國家將國際人權條約之規範納入憲法條文中,已有相當多的例子。

     

    序言

    面對憲法與國際人權法的交錯

     

      從法律發展而言,憲法與國際人權法是交錯互動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開啟第二波民主憲政浪潮,許多新興國家制訂新憲法,而1990年代之後開始第三波民主憲政浪潮,許多國家完成新憲法,邁向民主憲政之路。國際人權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開啟新頁,從1948年通過世界人權宣言,之後陸續通過許多國際人權條約。同樣地區域國際人權條約也開始發展,形成區域國際人權網絡。國際人權也在1990年代之後逐漸成熟,形塑出比較完整之國際人權條約及監督制度。憲法與國際人權法本來是平行發展,但是兩者有越來越多之互動。國際人權建立個人申訴制度,國內憲法解釋機關曾經審查之案件,會再由國際人權監督機制審查之,甚至否定國內憲法解釋機關之意見。因而已有一些國家將國際人權條約之規範納入憲法條文中,已有相當多的例子。

      對於我個人而言,憲法與國際人權法不停地在我的法律思索歷程交錯。在戒嚴時期思考民主憲政發展,在解嚴之後被國際人權法吸引,投入憲法與國際法交錯之領域,也是我多年來學術思考的重心。本書之出版,即是此思考主軸的一部分,希望能提供些許學術思索。

      瞭解其他國家的脈動,其實也是思索台灣歷程的參考,或許台灣也需要面對憲法與國際人權法之交錯。解嚴之後開啟民主憲政之發展,政黨輪替之後開始將國際人權條約國內法化,但是終究仍須面對憲法基本權與國際人權之深層互動。而在憲法直接規範國際人權或許應該是我們未來必須思索之議題,亦是我們重要的抉擇。

    規格說明

    平裝 18開 260頁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