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跨五大洲,解讀彩虹、龍與人類集體記憶的奧祕。
重新發現龍的真實起點,聆聽遠古心靈的最初之夢。
在人類尚未擁有科學解釋的年代,一道突然出現、又迅速消失的彩虹,觸發了人們心底最深的敬畏與想像。這道彎曲絢爛的天橋,在無數文明裡,逐漸被賦予了生命,成為吞雲吐霧、飛翔於天地之間的神秘存在——龍。
曾提出「南島語族源自臺灣」的美國知名語言學家白樂思(Robert Blust),歷時四十年,走訪全球,蒐集了超過三百個族群對龍與彩虹的神話與信仰。在這本他病中完成、視為「一生最重要工作」的遺作中,他提出一個驚人的主張:
龍,源自彩虹!
透過語言學、人類學、民俗學與文化心理學等多種方式,白樂思帶領我們回到人類心靈的原點——在遠古時代,面對一條忽現忽隱的天空之蛇,我們祖先如何以想像與故事,編織出世界上最古老、也最普遍的神話。
從東方到西方,從寒冷的北方到濕熱的熱帶,龍幾乎無處不在。即使相隔萬里,沒有聯繫,不同文明中的龍,卻展現出令人驚異的共通面貌。在書中,白樂思梳理了龍的普世特徵(如:與瀑布、雷電、寶藏、洞穴相連結)並且遍覽歐洲、亞洲、美洲、非洲及大洋洲的各類龍形象,揭示龍在各地文化中的共通點與微妙差異。
他也記錄了不同族群如何將彩虹視為吞噬水源、影響天氣、守護生命之靈體,同時也詳述全球各地「指向彩虹」的禁忌與懲罰傳說——從印尼到墨西哥,從東非到北美,這些禁忌竟出奇地相似,無法只以文化傳播來解釋。
最後,白樂思系統性地將龍與彩虹的各項特質逐一比對,有力地證明龍的形象起源,正是來自對彩虹的神話性理解與想像,為這個古老的謎題,提供了解答。
本書是場大膽的思想歷險,最終揭示出一條人類共有的心靈之路,在現代科學與城市文明日益取代傳統信仰的今日,白樂思保存了那些幾近消逝的古老視角,並為「龍」這個符號找回了它源自彩虹的靈魂。
作者簡介
白樂思(Robert A. Blust)
美國著名語言學家,專精於歷史語言學、辭書學與民族學研究,尤其以南島語系(Austronesian languages)研究聞名於世,被譽為全球最重要的南島語言學權威之一。
1940年生於美國俄亥俄州辛辛那提,成長於加州。1974年夏威夷大學獲得語言學博士學位。曾任教於荷蘭萊頓大學,1984年起回到夏威夷大學,擔任語言學系教授,並於2005年至2008年間擔任系主任。他亦是美國語言學會(Linguistic Society of America)會士。
白樂思一生投入於南島語系的比較與歷史語言學研究,長年進行田野調查,親自調查了超過97種南島語言。他的學術足跡遍布台灣、馬來西亞、印尼、巴布亞新幾內亞及太平洋諸島,尤其對台灣原住民族語言(如邵語、阿美語、巴宰語、噶瑪蘭語、排灣語、賽夏語等)有深入研究。其代表作《邵語詞典》(Thao Dictionary)被譽為目前最詳盡的南島語系辭書之一;2009年出版的《南島語言》一書,則是迄今為止由單一作者撰寫、最全面系統論述南島語系的專書。
他與考古學家彼得・貝爾伍德(Peter Bellwood)共同提出「出自台灣」(Out of Taiwan)假說,主張南島語族起源於台灣,對人類學、考古學與語言學界產生深遠影響。
除語言學研究外,白樂思對於彩虹、龍與人類神話認知的關係也有跨領域的濃厚興趣,晚年歷經病痛,仍堅持完成跨越四十年心血的《龍與彩虹》,並視之為他一生最重要的學術遺產。2022年1月5日,白樂思因病辭世,但他對南島語言學與人類心靈史研究的貢獻,將持續啟發後世讀者。
譯者簡介
郁保林
曾獲教育部翻譯學門獎學金留學法國,巴黎第三大學碩士、巴黎第四大學博士畢業,已出版多種著作與譯作。
推薦序 李壬癸
前言
追思
作者序
謝啟
導論
序論:從自然到文化的兩個階段
1. 從彩虹到彩虹蛇
2. 從彩虹蛇到龍
第一部分 龍
第一章 龍究竟是什麼?
第二章 為什麼有龍?理論綜覽
1. 龍的自然主義理論:神秘動物學
2. 象徵主義理論的龍
3. 新拉馬克理論:龍是一種原型
4. 擴散理論
5. 其他理論
第三章 龍與瀑布
1. 北美洲
2. 加勒比海和南美洲
3. 東南亞島嶼地區
4. 太平洋地區
5. 非洲
第四章 龍與雷/閃電
第五章龍的民族學
1. 中亞、東亞地區
2. 北美和墨西哥
3. 資料
第二部分 彩虹
第六章 彩虹究竟是什麼?
1. 彩虹:既熟悉又迷離
2. 彩虹的描述
3. 分佈情況摘要
第七章 彩虹的民族學
1. 龍是如何誕生的?
2. 彩虹的奧秘
3. 太陽雨
4. 彩虹禁忌
第八章 一瞥光環
1. 歐洲
2. 古代近東
第三部分 總結
第九章 串連各點
第十章 結論
附錄
引用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