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是有生命的。
河流會誕生、會變化;會隨著季節改道、開闢出新的通往大海的路線。河流時而緩慢、時而劇烈流動,河底充滿了生機,養育了人類、也養育了自然。河流會氾濫、會滿溢,也會乾涸、會枯竭。
儘管河流偶爾會帶來洪水,但在洪水過後,卻是無限的生機。洪水,是河流充滿活力的象徵。
然而,人類千年來卻不斷試圖馴化洪水。透過建造水壩、灌溉、淤積、堤壩和防洪堤來抑制洪水氾濫。人類用鋼筋與水泥入侵了河流、用工程與填土殖民了洪水,當河流再也無法氾濫,河流便漸漸死亡,而文明正在以進步的姿態,一步步殺害了河流。所謂的水利治理,反而徹底抹除了河流「作為生命系統」的本質。從殖民政權到發展主義政府,這種干預不僅改變地貌,也重塑了人民與非人類之間的共處方式。
政治人類學大師斯科特再次以深刻的歷史眼光,帶我們回到一條曾經自由奔放的河流——緬甸的伊洛瓦底江。他以「洪水」為核心,揭示河流如何生、如何變,也如何在工程治理中逐漸「死去」。斯科特再次將焦點放在政治權力如何滲透微觀生活,這一次他聚焦的不是高地邊民、不是抵抗策略,而是一條奔流不息的河,以及我們如何學會傾聽河流的聲音。
作者簡介
詹姆斯.斯科特James C. Scott(1936-2024)
美國當代政治人類學大師、美國文理科學院院士,諳法文、馬來語/印尼語、德文、緬甸語。
曾任耶魯大學史德林政治學教授、人類學教授與農業研究計畫主任,同時也是收成平平的兼職農夫與養蜂人。
研究領域包括政治經濟學、農業社會比較發展、霸權與抵抗理論、農民政治、東南亞、階級關係與無政府主義理論等。重要著作有《弱者的武器》(Weapons of the Weak)、《支配與抵抗的藝術》(Domination and the Arts of Resistance)、《不受統治的藝術》等。
相關著作:《人類學家的無政府主義觀察:從生活中的不服從論自主、尊嚴、有意義的工作及遊戲》(麥田)、《反穀:穀物是食糧還是政權工具?人類為農耕社會付出何種代價?一個政治人類學家對國家形成的反思》(麥田)
譯者簡介
黃煜文
資深譯者,譯有《耶路撒冷三千年》、《大逃離》、《前線島嶼》、《琥珀眼睛的兔子》、《歷史的歷史》、《當帝國回到家》等多部作品。
推薦序 當我們失去了對河流的想像 黃文儀(臺大中文系兼任助理教授)
導讀 以河為度 洪廣冀(臺大地理環境資源學系副教授)
序 言
致 謝
導 論 談談河流
第一章 河流:時間與移動
第二章 讚美洪水:與河流同行
第三章 農業與河流:一段漫長的歷史
中場時間 介紹伊洛瓦底江
第四章 干預
第五章 非人類的物種
第六章 醫源效應
翻譯對照表
注 釋
規格:平裝 / 352頁 / 14.8 x 21 x 2.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