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為何戰爭?愛因斯坦與佛洛伊德留給21世紀的難題【臺灣版限定印簽扉頁】

作者: 李察‧奧弗里
原文作者: Richard Overy
譯者: 黃妤萱
出版社:衛城出版
出版日期:2025/08/06
讀書共和國
優惠售價
NT$407~451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 規格
  •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戰爭是癮?和平不好嗎?我們為何擺脫不了戰爭?
    對於這項困擾全人類的大哉問,當今世界究竟有哪些答案?
    全球戰爭史權威、《二戰》作者 李察‧奧弗里 寫下人類歷史的診斷證明


      綜觀人類歷史,戰爭為何一再發生?是天性,還是後天環境?
      生物、心理、文化、生態、資源、信仰、權力、安全:8大面向分析
      ★《經濟學人》、《金融時報》、Waterstones書店‧年度選書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前,世界上最著名的物理學家曾寫信詢問世界上最著名的心理學家:和平不好嗎?人類為什麼非得要發動戰爭?面對愛因斯坦的提問,佛洛伊德認為答案很簡單,既是生物本能,也是人性使然。愛因斯坦並不滿意這個答案,他認為戰爭並非天性,而是人類的政治與社會選擇,因此人類最終可能選擇廢除戰爭,一如廢除奴隸制度。

      將近一百年之後,今日世界依舊烽火連天。不僅內戰與族群衝突未解,大規模戰爭更是死灰復燃、捲土重來。戰爭為什麼一再發生?為什麼我們明知故犯?戰爭是人類歷史的常態還是例外?

      繼《二戰:帝國黃昏與扭轉人類命運的戰爭》改寫我們對二戰的認識之後,享譽全球的戰史學家李察‧奧弗里決定接續愛因斯坦與佛洛伊德當年的挑戰。奧弗里根據自己對戰爭歷史長達四十年的研究,綜合了過去一百年來,人文學科與社會科學等跨領域研究對戰爭成因的解釋,從新石器時代至二十一世紀當代的戰爭,分別就生物、心理、文化、生態、資源、信仰、權力、安全等八大面向進行分析探討。

      人類為何好戰?戰爭是如佛洛伊德所說的人類天性嗎?還是像愛因斯坦認為的是後天環境所致呢?對於這項大哉問,奧弗里教授有他的答案,但他也鼓勵讀者們跟隨本書腳步,找出自己的答案。我們或許無法完全擺脫戰爭的陰影,卻可以把這團迷霧撥開一點,找到動盪世局下看待戰爭、歷史及人性的方法。

      ★《經濟學人》、《金融時報》、Waterstones書店‧年度選書

    共同推薦

      老波 the No-Filter Generalist
      李可心 美國台灣觀測站共同編輯
      沈明室 國防安全研究院國安所所長
      林齊晧 udn轉角國際主編
      張國城 臺北醫學大學通識中心教授
      揭仲 淡江大學戰略所兼任助理教授
      廖小娟 臺灣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

    好評推薦

      「奧弗里以其對二戰史的開創性研究而聞名,但他在本書中卻提出一項更根本的問題:人類為何發動戰爭?本書巧妙拆解了各種學科對戰爭提出的理論,再探討引發戰爭的諸多動機。其研究範疇之廣令人印象深刻。」──勞倫斯‧佛里德曼(Lawrence D. Freedman),《戰略大歷史》作者

      「世界上最優秀的軍事史家在這本新書中,試圖探討一個看似簡單卻非常難以簡單回答的問題:為什麼人類歷史上離不開戰爭?當今世界正重回強權競爭,大國戰爭的風險正在日益升高,對那些有興趣預防戰爭、維持戰後和平局面的人來說,奧弗里這本書實在是再即時不過。」──馬克‧米利(Mark Milley),前任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

      「隨著媒體頭版上充斥愈來愈多的戰爭,奧弗里這本書值得受到更多關注,值得一讀。」──愛德華‧魯瓦克(Edward Luttwak),《完全政變手冊》作者

      「我們正在經歷戰爭看似永無止境的時代,讓這本生氣勃勃且令人大開眼界的著作更顯得不可或缺。」──薩繆爾‧莫恩(Samuel Moyn),美國耶魯大學法律和歷史學者

      「奧弗里絕對是我們當代最優秀的歷史學家之一,尤其是二十世紀戰史這個領域。他在這本小書中提煉出多年的智慧結晶,讓人浮想翩翩。」──《每日電訊報》書評

      「為了瞭解戰爭為何持續發生,作者彙整過去近一百年來科學與歷史學界的研究成果,幫助讀者辨認戰爭的過去與未來。」──《經濟學人》年度選書

      「這本權威之作探討了戰爭的起源與人類的暴力天性,從生物學到心理學、宗教信仰與國際安全,全面且引人入勝地探討戰爭的方方面面。」──Waterstones書店年度選書

     

     

    作者簡介

    李察‧奧弗里(Richard Overy)


      二戰研究第一把交椅,沃夫森歷史獎得主,學院專業與大眾書寫兼具。相信史家必須向學院外的大眾分享歷史,而不是把歷史變成專門獨享且難以親近的學科。

      英國國家學術院院士,皇家歷史學會會士。曾任教於劍橋大學、倫敦大學國王學院,現為埃克塞特大學歷史學系名譽教授。曾在英美學界1980年代「二戰起源」的學術論戰中扮演重要角色。2007年獲英國筆會頒發二戰史寫作殊榮「赫塞爾‧蒂爾特曼獎」(Hessell-Tiltman Prize),2001年亦榮獲美國軍事史協會頒發「塞繆爾‧艾略特‧莫里森獎」(Samuel Eliot Morison Prize),以表彰其對戰史研究的傑出貢獻。

      著作等身,出版或主編近三十本著作,包括《二戰:帝國黃昏與扭轉人類命運的戰爭》、《泰晤士世界史》、《牛津二戰史》、《紐約時報二戰全紀錄》、《盟軍為何勝利》、《獨裁者:希特勒的德國與史達林的俄國》、《訊問:深入納粹菁英的內心世界》、《俄國與二戰》、《戰略轟炸與二戰》、《皇家空軍的誕生》、《不列顛空戰的迷思與現實》、《納粹德國的經濟復甦1932-1938》與《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起源》等。

    譯者簡介

    黃妤萱


      畢業於臺灣大學翻譯碩士學位學程,本地化領域全職譯者,自由譯者。喜歡透過翻譯探索各領域的知識。譯作有《紅王子》、《希特勒神話的意象與真實》、《當代戰略全書》(合譯)等。譯作賜教、工作邀約請洽:YYuHsuanHuang@proton.me。

     

    目錄

    臺灣版序
    前言與致謝
    序章 人類為何戰爭?
    第一部
    第一章 生物學
    第二章 心理學
    第三章 人類學
    第四章 生態學
    第二部
    第五章 資源
    第六章 信仰
    第七章 權力
    第八章 安全
    結論
    附錄一 愛因斯坦致佛洛伊德的公開信
    附錄二 佛洛伊德的回信
    註釋
    參考書目

     

    規格說明
    • 規格:平裝 / 368頁 / 14.8 x 21 x 2.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