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時回到曙光初明微亮的時代
重新理解「美」在那
渾沌茫昧歲月中的意義
★金鼎獎圖書類文學獎、國圖臺灣出版TOP1
★蔣勳經典之作,一本人類文明的美學備忘錄
什麼是美?美又從何而來?有了美的感知,對我們的身、心、靈,以及整個社會文化又造成了哪些影響?
蔣勳得獎經典之作《美的曙光》,帶領大家從上古文明出發,用淺顯易懂、說故事的方式,探討美的演變與進化;帶領大家精要且深度地俯瞰了人類各大文明創造「美」的歷史,史識遼闊宏遠;帶領大家在美的「歷史現場」中看望沉思,然後覺察美如何讓我們的「生活現場」感到歡悅豐富,或者熱淚盈眶。
美,在人類歷史破曉的時刻,被明亮的曙光一一照亮了。
那些裁切開的石頭─
那些用手盤築出來的泥土─
那些被編織起來的草繩、棉花或竹片─
那些被敲打成形的金銀的花紋─
談藝術史,我喜歡上古的一段,喜歡那初露曙光時初民單純的創造。單純,卻是一切的開始。—蔣勳
【什麼是美?】
‧美是當我們隔著玻璃櫃,忍不住對數千年前先人所創造的事物發出讚歎!
‧美是當我們意識到:在時間之河裡,我們想把自己完成的事物做得不一樣!
‧美是身體自己找到的平衡。極端的東西會有極端的美,可是平衡的美會達到一種舒適的和諧。
‧美是一種分享,是世界上最奇特的一種財富,愈被分享就擁有愈多。
‧美有一點像走在鋼索上的人,兩邊都是陷阱,他要保持在鋼索上的平衡。美是平衡,是感性跟理性的平衡,也是快感與美感的平衡。
‧美是一種無目的的快樂。它不是功能性的,也不是功利性的。
‧美是一種心靈的綻放,是毫無羞怯的,可以將你的笑容與淚水與別人一起分享,才是真正的美的意義。
作者簡介
蔣勳
多年來以文、以畫闡釋生活之美與生命之好。寫作小說、散文、詩、藝術史,以及美學論述作品等,深入淺出引領人們進入美的殿堂,並多次舉辦畫展,深獲各界好評。
著有散文《如是我聞:金剛經筆記》、《我的文青時代》、《五行九宮:母親的料理時代》、《龍仔尾‧貓》、《萬寂殘紅一笑中:臺靜農與他的時代》、《歲月靜好:蔣勳日常功課》、《歲月,莫不靜好》、《歲月無驚》、《雲淡風輕》、《品味唐詩》、《感覺宋詞》、《池上日記》、《捨得,捨不得》、《此生:肉身覺醒》、《此時眾生》、《夢紅樓》、《微塵眾:紅樓夢小人物1-5》、《吳哥之美》、《身體記憶52講》等;藝術論述《漢字書法之美》、《美的曙光》、《天地有大美》、《九歌:諸神復活》、《蒼涼的獨白書寫〈寒食帖〉》、《手帖:南朝歲月》、《張擇端 清明上河圖》、藝術解碼系列等;詩作《少年中國》、《母親》、《多情應笑我》、《祝福》、《眼前即是如畫的江山》等;小說《新編傳說》、《情不自禁》、《欲愛書:寫給Ly’s M》等;有聲書《孤獨六講》等;畫冊《池上印象》等。
蔣勳官網www.facebook.com/chiangxun1947
自序
第一講 創世紀─藝術的誕生
回到文字以前/「人」「獸」之別/脊椎直立的意義
空出雙手開始/Chaos,世紀最初的渾沌/從「野合」到「婚配」
盤古開天地/真正的不朽/大洪水曾是共同的記憶
第二講 石破天驚─舊石器時代
人類在曠野的卑微、無助/人對動物的崇拜/創造他所感覺的高貴、崇高
人類不斷超越,最後變成動物的主宰/只活在神話中的龍與鳳
當人類希望恢復動物野性時/感覺一種「概念」
人類手的進步,一部分從編織開始/纏足與田徑場
第三講 形狀的發現與工具利用
當雙手變得「萬能」/人類懂得創造工具了/思索、記錄到整理
從「矛」到「髮簪」/鋒從磨礪出/極簡風潮釋放的美
嚮往圓潤之「美」/從實用到無用/因脆弱對堅實的想望
經久不衰的器物/淬鍊與否分出了陶瓷
第四講 新石器時代與土陶製作
安全感的來臨/玩泥巴是檢驗手指進步的方法/讓手保有感覺
仰韶文化時代的手拉胚/手的進步,需要記憶經驗/人類的手,因進步而退化
蒙恬造筆之前/千萬年前的象徵藝術與抽象藝術
第五講 安土敦乎仁─農業定居與陶器製作
土地是人類安全感的來源/從遷徙到定居/手工編織的情感
讚頌土裡土氣/消逝的島嶼記憶/苗而不秀者有矣夫/陶瓷中國
清明時節雨紛紛/天人合一所得到的智慧
第六講 河流與文明
西區老台北/巴黎的零座標/Croissant─肥沃月彎
愛美,因耐心而生/航行在埃及古文明之中/生之河流與死之河流
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善待這位母親
第七講 埃及金字塔─對抗死亡
今昔埃及/埃及、中國兩大古文明的宿命/埃及古文明之鑰
克麗奧派特拉─因她還原了埃及文明/拿破崙喚醒沉寂已久的埃及之謎
神祕的吉薩金字塔/上帝遺留的指紋/金字塔─翻過來的舟
埃及古文明的縮影/無法解釋的埃及古文明之謎/殊途同歸的絕對與綿延
第八講 美索不達米亞文明
河流哺育城市/世界文化的起源?/黃沙漫漫中的巴比倫/民主與帝制
河流與帝國/威武的飛獅與可愛的石獅子/巴比倫的占星術影響了全世界
文明的起源之謎?/宇宙循環的心得/嚴格:貫徹天上人間的態度
第九講 黃河半坡、仰韶、馬家窯文化
被掠奪的文化/古代文化的探索之門/從穴居到構木為巢
文字能力晚於繪畫能力/一脈相承的吃魚文化/古文明與現代之間
多產的馬家窯/「美」,就是「秩序」/藝術品是手跟腦的思維,達到的極致表現
第十講 長江流域良渚文化、蒙古紅山文化
先民的蛛絲馬跡/死亡,復活的希望/豐潤的女體之美
被改寫的歷史/陽剛之美與陰柔之美/南方─最優雅、細膩的文明
複雜多樣的遺址特色/千年,不過一剎那
第十一講 上古人像造型比較─埃及、印度、中國、希臘
古遺址─小國寡民的悠閒生活/如蓮花般開落的埃及王朝/
期待永恆的肉體之美/以最謹慎的姿態等待復活
穩定嚴肅的沉重之美/嫵媚的流動之美
兩個美麗極端/嬉皮與大麻文化的發源/在動作間歌頌和諧
第十二講 青銅時代─夏二里頭文化
人類的價值,因思想而存在/從咿呀學語到美感形成/人類文明的曙光
青銅─成就人間典範/製作青銅器物的皇家祕方/技藝的顛峰
鼎─安和樂利的象徵/問鼎中原─古代的政黨輪替
第十三講 文字時代的來臨─歷史曙光
如火烈烈的燦爛王朝/家天下世代的來臨/中國的醒酒瓶
故宮的鎮館之寶/毛公何許人也?/散氏盤,古代的停戰契約
文字,是自我意識的符號/甲骨文重現了商朝,那段被遺忘的時光
第十四講 美是心靈的覺醒
美,是心靈的愉悅/夕陽─綻放生命中最燦美的笑容
喜怒不形於色的東方哲學/輕狂少年,冷漠長大/美轉圜了人間紛擾
沒有目的的快樂/當感官的主人,而不是感官的奴隸/走在鋼索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