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聚焦於墨子的哲學思想、教育思想以及其他重要思想的闡述。開篇針對了墨子的天人關係,以尊敬鬼神、崇敬自然、兼愛人類、取用有度有節的哲思,對照當代環境倫理的觀念,以此省思人類對環境的破壞與宰制。隨後聚焦在墨子政治哲學,探討「十論」立論背景,並逐一說明其改革主張,再以知識論之知識檢驗論,探討墨子如何以三表法證立「十論」思想。
墨子思想的重要性,在於教育哲學思想。著者剖析了「兼愛」的人生理想與實踐;貴義道德教育思想,論述理想道德人、道德規範與實踐、道德判斷力;勞動與教育、生產與勤儉等思想;其教育宣揚以兼愛取代仁愛,以利釋義,創建和諧與共榮社會,讓讀者領略有別於西方個人主義與功利主義的生命觀與理想社會。
著者以傳統的儒墨之哲學論爭、墨子與孔孟荀教育思想之差異收尾,使得讀者對先秦中國思想擁有更深入且清晰的觀念。最終,著者更以義理式校勘法,讓原本無法閱讀的〈大取〉,重現為能夠直接閱讀的文章,以饗宴當代的讀者,親炙墨子的哲學思想。
作者簡介
林建銘
學歷
臺灣省立新竹師範專科學校普通科學校行政組畢業
國立臺南師範學院初等教育學系教育學學士
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教育學碩士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哲學博士
經歷
雲林縣立臺西國民小學教師、代理訓導主任
臺北縣立永平國民小學教師
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助教、講師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學系講師、副教授
臺北市立大學教育學系副教授
目錄
目次
自序
第一章 墨子法天的天人關係論與環境倫理
第一節 法天的天人關係論
一、〈天志〉的神造宇宙論
二、山川有靈論
三、有靈論的天人關係
第二節 法天的環境倫理
一、宇宙倫理要法天敬天
二、大地倫理要尊敬大自然鬼神
三、生產與科技倫理要貴義
四、消費倫理要節用
第三節 法天的環境倫理對現代人環保生活的啟示
一、法天敬天的宇宙倫理之啟示
二、尊敬大自然鬼神的大地倫理之啟示
三、貴義的生產與科技倫理之啟示
四、節用的消費倫理之啟示
第四節 墨子環境倫理的定位
一、墨子的環境倫理與西方三大環境倫理不同
二、墨子的環境倫理與儒家和道家的環境倫理思想不同
三、墨子的環境倫理是神意志論環境倫理
第五節 結論
第二章 墨子治國「十論」政治哲學的歷史背景
第一節 「十論」之宗教思想的歷史背景
一、墨子所處時期的宗教問題
二、墨子所面對的宗教背景
第二節 「十論」之社會思想的歷史背景
一、墨子所處時期的社會問題
二、墨子所面對的社會背景
第三節 「十論」之政治思想的歷史背景
一、墨子所處時期的政治問題
二、墨子所面對的政治背景
第四節 「十論」之經濟思想的歷史背景
一、墨子所處時期的經濟問題
二、墨子所面對的經濟背景
第五節 結論
一、十論之宗教思想的歷史背景
二、十論之社會思想的歷史背景
三、十論之政治思想的歷史背景
四、十論之經濟思想的歷史背景
第三章 墨子三表法的知識檢證論
第一節 三表法
一、第一表是本之者或考之者
二、第二表是原之者
三、第三表是用之者
第二節 三表法對十論思想的證立之分析
一、尚賢思想的證立
二、尚同思想的證立
三、節用思想的證立
四、節葬思想的證立
五、非樂思想的證立
六、非命思想的證立
七、天志思想的證立
八、明鬼思想的證立
九、兼愛思想的證立
十、非攻思想的證立
十一、評析
第三節 結論
第四章 墨子兼愛的人生哲學與生命教育
第一節 墨子兼愛的生命觀
一、禁慾的肉體生命觀
二、法天行義的精神生命觀
第二節 非命力行兼愛的人生理想
一、反對宿命論之非命
二、兼愛的人生理想
第三節 落實兼愛人生理想之道德修養
一、力行兼愛的動力
二、力行兼愛的道德修養
第四節 兼愛人生哲學對生命教育的啟示
一、生命的意義是基於兼愛的精神生命觀
二、人生觀的自我實現在於實踐兼愛的人生理想
三、活著時要積極行義來面對死亡
第五節 結論
第五章 墨子貴義的道德教育
第一節 理想的道德人-熱心公益、勇於犧牲自己的義人
第二節 培養義人的道德規範之教導
一、教導十論為價值標準所涵蓋的道德規範
二、教導道德規範的方法
第三節 培養義人的道德實踐之教導
一、身教與集體實踐
二、教導求利天下實效的道德實踐
第四節 義人的明辨義利道德判斷力之養成
一、重視人的道德判斷能力
二、教導明辨義利的道德判斷
第五節 結論
第六章 墨子勤儉的生活教育
第一節 勤奮工作與節儉是美德
一、教導勤奮工作是美德
二、教導節儉是美德
第二節 培養勤儉的道德人與建立樸實的社會
一、養成剛強的道德人
二、培養能運用科技智慧於生產行動的勞動者
三、建立勤儉的樸實社會
第三節 墨子勤儉的生活教育在現代落實的可行方式
一、勤勞生活教育的落實方式
二、節儉生活教育的落實方式
第四節 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二、建議
第七章 墨子節用(節葬)與非樂的勞動教育
第一節 鼓吹要勤奮的造物
一、反對過度的欲望
二、要服從天養萬民之天志
三、要努力生產生活所需之物
四、要增加人口以促進生產
第二節 鼓吹要珍惜所生產的物資
一、要鼓吹惜物的節用思想
二、要鼓吹惜物的節葬思想
三、要鼓吹惜物的非樂思想
第三節 鼓吹要秉持改善生活的勞動生產態度
一、要人民重視生活的改善
二、要人民重視生產工作
三、要人民增加生產力
第四節 結論
第八章 先秦儒墨哲學與教育之論爭
第一節 墨子與孔孟荀之哲學思想論爭
一、墨子對孔子的批判
二、孟子對墨子的批判
三、荀子對墨子的批判
四、先秦儒墨哲學思想論爭之觀點
第二節 此論爭意涵之教育思想差異
一、儒家的仁愛理想異於墨家的兼愛理想意涵教育理想差異
二、義禮樂觀點的差異意涵教育內容差異
三、名辯、文實、知行的主張不同意涵教育方法差異
第三節 結論
第九章 從《墨子‧大取》的思想結構重建文章結構
第一節 〈大取〉篇不可讀之困境與解決之道
一、〈大取〉篇不可讀原因之探討
二、解決之道
第二節 〈大取〉篇之文體風格與思想定位
一、〈大取〉篇之文體風格類似小取
二、〈大取〉篇的思想是探討概念建立的邏輯
第三節 從建立概念的義理與文體結構重新解讀〈大取〉篇
一、立辭的總論
二、立辭的宗旨
三、兼愛的次概念之建立原理
第四節 重建後之〈大取〉篇文章
一、立辭的總論
二、立辭的宗旨
三、兼愛的次概念
第五節 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二、建議
9786267582275 (平裝) | 262 | 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