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紀錄片導演張贊波非虛構書寫「大國三部曲」首部曲《大路》十週年紀念
曠日持久的化名潛伏,不可思議的田野調查,
兩種媒材的生動紀錄,歷久彌新的珍貴文本。
2014 開卷好書獎年度中文創作
2014 《放映週報》年度十大電影專書
2015 臺北國際書展大獎非小說類首獎
2015 新浪中國好書榜十大年度好書第一名
2016 首屆書店文學獎年度書單
張贊波
──我不但是一個見證者,也是一個親歷者。我由衷感激老天安排我遇見他們,從而得以在這條朝天的大路上,讓我的時光和他們的時光短暫重疊。
──到處在修建現代化的高速公路,可是有太多的人無力踏上這條國家的通衢大道。
──有禁書的時代,是時代的恥辱,卻是禁書的榮耀。
二○○九年,一條綿延近百公里的高速公路在湖南動工。在不可抵擋的現代化浪潮下,紀錄片導演張贊波逆潮流而動,從北京趕赴湖南的偏僻山村,以化名方式,孤身潛伏工地三年多,近身觀察其中的民工、包商、工程管理者、基層官員與當地村民的生存境遇,敏銳發掘隱藏在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和權力結構裡的利益鏈。
隨著這條從無到有的大路拔地而起,各式野蠻迫遷、工安事故、討薪抗爭、偷工減料、徇私貪腐、聲色犬馬頻繁發生,甚至還上演黑幫介入的血腥械鬥,山河、歷史、文化亦被破壞殆盡。當宏大建設的奇景最終落成,也留下怪誕而慘烈的時代寓言。如今,被稱為「基建狂魔」的中國,高速公路總里程達一九.○七萬公里,早在二○一一年便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一,然而本書記錄的祕密與真相如此讓人觸目驚心。
作為少數能兼具作家身分的電影導演,張贊波嫻熟運用鏡頭和文字兩種媒材,細緻而生動地呈現國家發展背後的斑駁景象與悲喜人生。在官方主旋律龍罩、真相難以言說的當下中國,《大路》是一份充滿底層氣息和批判精神的寫真文本,有著荒誕日常的生動敘事、獨特新穎的内部視角和深厚真摯的人文關懷。同題紀錄片《大路朝天》也備受國際影壇關注,多次榮獲提案大獎,入選數十個國際電影節並獲獎。「中伙鋪」這個距離沈從文老家鳳凰縣不遠的古老鄉村,在被一條嶄新的高速公路貫穿之時,因為有了張贊波深入現場、經年累月的拍攝與書寫,成為理解迷宮中國的奇特入口。
作為張贊波的第一本書,《大路》出版後在臺灣與中國獲獎連連,但簡體中文版在出版兩個月後隨即被禁,作者和出版方都遭整肅壓制,從此張贊波在中國成為罕見的「雙禁」作者(禁片加上禁書)。此次的「十週年全新修訂版」除了融合繁體與簡體中文版各有所長之處,新增五萬字的篇幅,作者也細緻進行全書修訂,更收錄《大路》一書在中國遭禁始末,完整呈現中國官方對事實真相的脆弱心理,以及對文化領域的宰制。書裡書外,不只是高速發展的光鮮樣本,更有極權與社會主義的變形體制。
所獲獎項和頒獎辭
2014 開卷好書獎年度中文創作
紀錄片導演張贊波在一條高速公路的工地匍匐三年,用心觀察,用鏡頭和筆記錄了中國崛起背後的社會廢墟。一個個生猛有力的故事呈現「中國特色」的無奈和掙扎。
2014 《放映週報》年度十大電影專書
此書根植於拍攝《大路朝天》的田野調查,張贊波以近乎人類學家的熱情,勾勒出中伙鋪村裡,為了修建省級高速公路而群聚的建築工民族誌,同時揭露自己的位置與自我懷疑……若非坦然深層的自我覺察與對現實的掌握,絕對寫不出這麼細緻又具體的「跨域文本」,既巨觀社會世界結構,也微觀個體存在樣態。
2015 臺北國際書展大獎非小說類首獎
紀錄片導演張贊波以鏡頭和書寫記錄著中國在邁向更快、更進步過程中的衝突、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與利益糾葛,一一抽絲剝繭,最後剪輯成影片《大路朝天》與此書,文字潛藏著深厚的人文關懷,呈現了報導文學的誠懇和反思。
2015 新浪中國好書榜十大年度好書第一名
張贊波耗時三年「潛伏」在築路工地上,用攝像機和筆同時記錄下一條公路誕生的每一細節。他冷靜、細膩、流暢的敘述,以一條公路、一個村莊的微縮景觀,呈現了一個迅速發展的國家耀眼表象背後的肌理,以及普通小人物在大時代中的浮沉。《大路》尤其為方興未艾的非虛構寫作提供了一個高質量的範本。
2016 首屆書店文學獎年度書單
我們應該鼓勵這種立體地進入社會的寫作嘗試,尤其是它面臨具體的痛苦和整體性的困難。我們應該有勇氣去記錄自己的命運,如同張贊波的嘗試一樣,為我們的時代留下一部正在進行式的公路電影。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張贊波
中國獨立紀錄片導演,自由作家,湖南邵陽人。二○○五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碩士班,二○○九年完成首部紀錄長片《天降》。二○一五年,第四部紀錄長片《大路朝天》入圍第二十八屆阿姆斯特丹國際紀錄片電影節長片競賽單元,獲第五十三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提名、第十屆臺灣國際紀錄片影展華人紀錄片首獎。非虛構著作《大路:高速中國裡的低速人生》獲二○一五年臺北國際書展大獎非小說類首獎及開卷好書獎年度中文創作。曾擔任金馬獎、桃園電影節、華人紀錄片提案大會評審,最新非虛構著作為《大景:內蒙古「皇家」草原上的奇異風景與欲望遊戲》。
繪者簡介
萬向欣
平面設計師兼插畫家。作品風格以手繪線條為主。作品有《Under 1.0》瀕危動物視力表系列,總統府常設展《臺灣.集》作品展出。《2023倫敦設計雙年展》、《2024臺北文學季》、《2025臺北文學獎》主視覺設計。《大景》、《菊花如何夜行軍》、《沒口之河》、《控制》(十週年紀念新版)、《橫斷臺灣》、《植物學家》、《電玩的本質》等書籍封面設計。
IG / @under_1.0 FB / Under 1.0
目錄
一本絕版又絕跡的老書,一條曲折又延伸的大路──《大路》(十週年全新修訂版)自序
前言 在湘西,我想拍一部「公路片」
第一章 中伙鋪
路上的風景
道路上的古老村莊
項目部
第二章 留雲寺
一座讓路的「古寺」
「神」愛世人
無能為力的神祇
俗世與神界
第三章 老何與老姜
重慶來的挖樁人
老何一家的壞運氣
「杯酒釋恩仇」
本地幫與外地幫
壞運氣輪到了老姜
第四章 中國式博弈
工地上演「黑幫電影」
中國式博弈
難以癒合的傷口
第五章 紅歌與娛樂
一場異彩紛呈的紅歌大賽
牌局與馬戲
人人都愛「橋頭堡」
第六章 「共和國同齡人」
被遺忘的老兵
沒有硝煙的戰場
「彎道超車」新時代
「公安老朱」與母狗小白
第七章 中國式關係
袁科長的一天
歐婆婆家的「飛來橫石」
「速度之戀」
「工程關係學」
冤家亦朋友
第八章 被改變的村莊
「和諧拆遷」
水源保衛戰
亡靈與神樹
第九章 我的角色
初見高速公路
「你是站在什麼立場的?」
「小機機」拍客的底層生活
分裂與糾結的記錄人生
第十章 巫山與巫溪
迎來送往的道路
老何的新人生
老姜的舊生活
古董商老何的荊棘路
迷失在嶄新的古鎮
尾聲 大路朝天,各走一邊
後記 直面生活的粗礪和厚重
附錄一 《大路》被禁記
附錄二 同題紀錄片《大路朝天》提案和影片獲獎情況(部分)
規格:平裝 / 592頁 / 14.8 x 21 x 3 cm / 普通級 / 部份全彩 / 初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