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這也是藝術?從溜滑梯到畫布,破解當代藝術迷思的238幅作品故事

典藏藝術家庭
優惠售價
NT$663~734
商品編號: 9786267430422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 規格
  •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第一本當代藝術視覺史

      最好讀的當代藝術入門書

      溜滑梯也能進美術館?

      是藝術還是惡作劇?

      藝術一定要「看得懂」嗎?

      藝術的邊界在哪裡?

      為什麼它這麼貴、這麼難懂、這麼有趣?

     

      面對當代藝術,你是不是常有這樣的困惑:「這真的是藝術嗎?」為什麼一座裝在美術館裡的溜滑梯、一顆吸引蒼蠅的牛頭、一條皺巴巴的床單、一張寫了幾行字的照片、甚至一堆垃圾都能成為藝術品?這些奇妙又陌生的作品,究竟在表達什麼?

     

      英國資深策展人暨藝術史學者托尼.戈弗雷以清晰、幽默又兼具批判的語氣,透過238幅具代表性的作品與故事,娓娓道出當代藝術自1980年代以來的發展脈絡與核心議題:藝術不再只是「畫布上的美」,而是對身分、環境、科技、權力與感知經驗的積極回應。無論是繪畫的復興、攝影的崛起、裝置藝術的爆發,還是藝術與社會意義之間的拉鋸,每一段歷程都是關於「藝術是什麼、又應該是什麼」的精彩探問。

     

      本書不僅是圖像豐富的視覺導覽書,更是一本打開當代藝術世界的入門之書。書中觀點深入淺出,打破艱澀的學術門檻,為讀者建構出一條理解當代藝術的思考路徑,以及重新觀看世界的方式。

     

    作者簡介

    托尼.戈弗雷

      托尼.戈弗雷是一位作家及策展人。他曾任教於倫敦蘇富比學院,並協助推動當代藝術碩士學程,在英國任教多年後,於2009年遷居東南亞。戈弗雷現居於菲律賓,並在書籍、芒果樹及十一隻狗的圍繞中生活與工作。其著作包含《觀念藝術》(Conceptual Art,1998)及《當代繪畫》(Painting Today,2009)。近期出版計畫則包括菲律賓畫家鮑.馬丁涅斯(Pow Martinez)的專書以及網站arttalksea.com的編寫,該平台收錄了他對菲律賓及其他地區藝術家的訪談。

     

    譯者簡介

    官妍廷

      輔大英語系學士、荷蘭萊登大學藝術史碩士,主修當代藝術。承紐約大學東亞系李渝老師啟蒙,研究興趣為當代藝術中的流亡離散、游牧生產以及文化轉譯。譯有《藝術創作委託指南》、《錢暴後的暗處:操作下的21世紀藝術市場》、《什麼是繪畫?我們該如何觀看、如何思索所見之物》、《大收藏家:謝爾蓋.舒金和他失落傑作的故事》、《找到你的藝術家靈魂》、《藝術收藏家手冊:從購藏及持有藝術品的權威指南》、《憤怒的大日子》(以上書籍皆由典藏藝術家庭出版)。其他譯作散見近年展覽論述、藝術家自述及評析文章。

    目錄

    前言
    緒論
    關於當代藝術和當代藝術家
    第一章
    現代主義的遺緒及其後發展:1945-1979年
    第二章
    繪畫的復興:1980年代初期
    第三章
    對攝影認真以待:1980年代續篇
    第四章
    是雕塑、裝置還是商品?1987年左右
    第五章
    國族藝術或全球藝術?1989年
    第六章
    為社群、為自我,抑或為靈魂創作?1990年代晚期
    第七章
    是奇觀還是日常景觀?2000–2004年
    第八章
    敘事或抽象?2005–2009年
    第九章
    拍賣藝術或雙年展藝術?2010–2014年
    第十章
    監控資本主義時代的藝術:2015–2019年
    第十一章
    未來何去何從:民主或暴政?2020–2024年
    後記

    規格說明
    • 規格:平裝 / 364頁 / 17 x 23 x 1.82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