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產世界大歷史:一個革命理想的形成與破滅(5週年增訂新修版)

作者: 呂正理
出版社:遠流
出版日期:2025/05/28
語言:繁體中文
遠流
優惠售價
NT$498~549
商品編號: 9786264181501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 規格
  •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內容簡介

    動盪頻仍的年代「新冷戰」成形,印太地區急速升溫。

    在這場如同巨型拼圖的世局當中,本書為讀者補上最後一片,

    看似朦朧未明的──共產主義的落日餘暉。

     

      新秩序已然成形,出於舊秩序的歷史經驗,是否仍有效——能反映當下世界局勢?

      透過回顧當代最具代表性的共產政體,注視集權國家集團如何形成、因何散去?

      ——此問題可以關乎一國存亡,也關乎全球穩定。

     

      ▌ 「汝欲和平,必先備戰」

      理解先於行動──

      經由歷史事件,洞悉共產主義的思想體系、心理運作,以及行為模式;

      先面對雙方本質差異,才明白對方為何步步進逼。

     

      共產主義的本質是修改國際現況與國際秩序,任一共產主義國家成功崛起後,首要任務即是合併同文同種的鄰近民主制度國家,從而快速取得經濟資源與地理優勢。

     

      歷史已證明:某一區域的單極強權,試圖擴張其疆界,旋即揭開大戰序幕——綏靖政策即刻失靈,取而代之是外交辭令與情報滲透,以及無所不在的認知戰;如今更是衍生變化出無所不用其極的「超限戰」。

     

      ▌ 歐亞大陸邊緣,是帝國利益所在

      新軸心國集團成形、美國重返亞洲,強權無法自外於地緣政治既有龐大利基——大國爭霸、小國求存,新興民主國家的根柢尚淺,在不同立場內部攻防下,受到摧折斲傷;甚至因此棄守民主自由的意識形態,長期積累的公民社會倏忽歸零。

     

      東歐與東亞的烏克蘭與臺灣,位置彷若蹺蹺板兩端,命運此起彼落、相互連動;倘若真能以史為鑒,從近代多次大國博弈當中,小國小民該學到的文明課題又是什麼?

     

      與其說本書是共產主義通史,還不如稱作是一部人類追尋烏托邦的人性史——以鼓吹平等的共產主義為主角,搬演一齣國際賽局舞臺之上,權力不斷更迭,歷時百年未能落幕的史詩大戲。

     

      ▌ 本書封面折口,特別收錄時代轉折當下,最是關鍵的「共產世界第一人」

      封面、封底分別收錄兩組不同時代下相互映照的「共產六人組」,並在書腰折口以人物剪影標示中、英文譯名;請讀者協助勿透露此「共產主義十二使徒」,讓更多人能按圖索驥、深入閱讀,進而瞭解各個角色在《共產世界大歷史》當中的使命。合先述明:以下兩兩對照及其說明是編輯為視覺邏輯之排序,僅供讀者參考,並非作者在書中描寫的完整人物形象。

     

      第1組:當前「共產世界第一人」VS.戈巴契夫→→→兩人可以稱做促進共產政體解體的總加速師;但壓迫與寬容的行動,卻落在天秤兩端。

     

      第2組:列寧VS.胡志明→→→兩人都是「由零到一」的革命家,在民族主義浪潮下,成功建立了該國的施政哲學;為紀念其影響,成立以其為名的要塞城市。

     

      第3組:毛澤東VS.馬克思→→→兩人均是建立思想體系的理論制定者、謀略家;共產主義行列中被奉為始祖的人物,其著述流傳極遠甚廣。

     

      第4組:史達林VS.鄧小平→→→最後的「強人統治」,兩人都是缺乏原則、沒有底限的馬基維利主義信徒;雖有表面建樹,但禍及後世;為了維持專制政體,撒下軍國主義的種籽。

     

      第5組:恩格斯VS.吉拉斯→→→兩人都是最佳輔助角色,是只求付出、成功不必在我的理想主義者。同時也是先知灼見,預見共產主義日後可能發展方向的「先知」。

     

      第6組:切.格瓦拉 VS.卡斯楚→→→都是家喻戶曉的南美革命英雄,同樣身為倖存者、拓荒者,兩人有著截然不同的命運。前者為理想輾轉流離、喪失了性命,成為世人眼中永遠的偶像;後者犧牲無數起義者而後上位,得勢後成為自己先前抵抗的獨裁惡龍;但不可諱言,為共產主義開拓了另一條專制開明、左右逢源的新道路。

     

    目錄

    各界推薦

    推薦序 你還相信共產黨嗎? 明居正

    增訂新修版自序

    英文版自序

     

    第一部 共產世界的形成 ( 1917 年之前 )

    第1章 從《烏托邦》到《國富論》

    第2章 馬克思與歐洲的社會主義工人運動

    第3章 列寧與俄國的二月革命、十月革命

     

    第二部 共產世界的擴張 ( 1917—1953 )

    第4章 從列寧的一黨專政到史達林的大清洗

    第5章 中國共產黨在蘇聯扶植之下的萌芽及成長

    第6章 從第二次世界大戰到東歐及中國共產政權的建立

    第7章 中共建國後共產勢力在東亞及東南亞地區的擴張

     

    第三部 共產世界的分裂及持續擴張 ( 1953—1978 )

    第8章 從赫魯雪夫的去史達林化到毛澤東的大躍進、大飢荒

    第9章 越戰及文化大革命

    第10章 布里茲涅夫統治下的蘇聯及東歐

    第11章 共產勢力在東亞及東南亞地區的持續擴張

    第12章 美、蘇陣營在拉丁美洲、非洲及伊斯蘭世界的角力

     

    第四部 共產世界的崩解 ( 1978 —1991 )

    第13章 鄧小平與戈巴契夫的改革開放之路

    第14章 山雨欲來 ——蘇聯改革的紛亂及中國的六四事件

    第15章 東歐民主化革命及蘇聯解體

     

    第五部 共產世界崩解之後 ( 1989 年後 )

    第16章 1989年後的東歐各國

    第17章 1991年後的俄羅斯、烏克蘭及其他前蘇聯加盟共和國

    第18章 1989年後的中國 —— 從「大國崛起」到新冷戰

    第19章 共產主義在第三世界的退潮

    後記 共產世界的過去、現在及未來

    誌謝

    附錄I 共產大事年表

    附錄II 主要參考書目

    規格說明

    平裝 / 576頁 / 17 x 23 x 2.7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2版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