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仲敬通俗阿姨學大講堂(文明的流轉+民族的發明,共二冊)

作者:劉仲敬
ISBN:8667106523288
出版日期:2025-11-19
定價:NT$ 830
一卷文化
優惠售價
NT$615~681
商品編號: 8667106523288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 規格
  •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文明的流轉》

    文明的季候就像春夏秋冬,有生長、繁盛、衰退、死亡的週期,而一個人、一個文明能不能成功,與個人才能關係極小,主要取決於有沒有符合「時勢」。如果你的所作所為符合你的時空位置,就能成功。從這個角度看邱吉爾、蔣介石、川普的成敗,你會有不一樣的思考。

    談到文明的中心與邊緣,你或許猜得到,只要計算哪個地方的新技術、新制度和新思想產生得最多,那裡就是文明的中心,但你知道什麼狀況下文明的中心會往邊緣移動嗎?你知道東亞自古以來就是邊緣嗎?為什麼文明中心會從肥沃新月地帶一路向西,轉移到現在的美國?美國之後的下一個文明中心又會在哪?

    劉仲敬在書中回答鄉民各式提問,範圍廣及史學、哲學、法學、語言學、戰爭、科技、工業化、全球化、氣候變遷等攸關人類文明演變的領域,並不改其能言快語、字字珠璣的風格,顛覆常見的觀點,展開直擊痛點的論述。

     

    《民族的發明》

    民族發明學挑戰了「民族是自然形成」的觀點,強調民族是一種人為建構的產物:民族並非源遠流長的古老共同體,而是透過各種文化符號、歷史敘事、政治操作而被建構出來的。我們現在看到的各民族歷史,都是在民族發明已經成功以後,站在成功者的角度逆向篩選出來的,所以不可避免會忽略大量史料,轉而強調另一批史料,透過重新改造比例感,為未來的人塑造認知格局。

    讀完本書,你會了解歷史上的民族發明家是由哪些人組成,他們如何找出形式,將「原材料」創造成「共同體」;表面上如何製造意識形態與政治組織,實質上又如何在關鍵時刻找到對的人來保衛社區。你也會了解民族發明從歐洲萌發,最後如何傳播到遠東;又如何從傳統的大一統主義發展到文化民族主義,最後再發展出小民族主義並獲得成功。

     

    作者簡介 |

    劉仲敬

    1974年生,致力於以憲制演化的角度研究歷史,並投入民族發明學的推廣。他在大眾史學及網路場域擁有巨大影響力,其學說被支持者稱為「阿姨學」。現為旅居美國的自由作家。著有「通俗阿姨學」系列:《文明的流轉》、《民族的發明》。「逆轉的文明史」系列:《美索不達米亞:古老的人類文明曙光如何熄滅,墮落成今天伊拉克窪地?》及《羅斯大地:成為歐洲而不能,逃離亞洲而不得的俄羅斯演化史》。「逆轉的東亞史」系列:《吳越與江淮》、《巴蜀、滇與夜郎》、《晉、燕、齊》、《上海自由市》、《滿洲國》。「民族發明學的世界史」系列:《叛逆的巴爾幹》、《歐洲的感性邊疆》、《中東的裂痕》。「近代史的墮落」系列:《晚清北洋卷》、《國共卷》、《民國文人卷》。另著有《民國紀事本末1911-1949》、《經與史:華夏世界的歷史建構》、《遠東的線索:西方秩序的輸入與中國的演變》、《文明更迭的源代碼》、《阿姨,我不想努力了!?那些勵志書不會告訴你的人生真相》、《中國窪地:一部內亞主導東亞的簡史》、《窪地與韭菜:阿姨論中國(人)的心理、現實與結局》等書。譯作則有大衛.休謨(David Hume)的《英國史》、湯瑪士.麥考萊(Thomas Babington Macaulay)的《麥考萊英國史》等。

     

    目錄 |

    《文明的流轉》

    第一章 總論

    第二章 文明季候

    第三章 文明中心和邊緣

    第四章 左派和右派

    第五章 哲學

    第六章 法學

    第七章 史學

    第八章 行政學

    第九章 語言學

    規格說明

    印刷:黑白/頁數:520/裝訂:平裝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